乌蔹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元明清三代,瓷器上龙纹的具体特征
TUhjnbcbe - 2023/3/27 19:23:00
北京医治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627/9113231.html

元明清三朝加起来有三四十个皇帝,每个皇帝在位时的龙纹都不尽相同,分个龙纹也太复杂了吧,在陶瓷文明的进程中龙一直伴随而生,从仰韶文化的墓葬里为逝者在墓穴中按下第一个贝壳起,中华龙的形象就开始形成,尤其是后年龙纹在陶瓷中不可或缺,并在元明清三朝达到了顶峰,可光是元明清的龙纹就有十几种,该怎么区分呢?

元代,此时的龙纹的主要是站龙和游龙,龙呈扁长形,龙眉粗状,多光头或者疏发,脖子细且瘦像蛇一样,而身体相对而言会粗些,总体形象清秀飘逸,四肢也显得粗壮有力,龙爪多为三趾或四趾,爪子尖长,体表以网格纹描绘鳞片,我们习惯称之为蛇颈龙。

明代,这个时期的龙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是洪武时期,这时的龙纹瓷器与元代类似,但头部变化很大,呈圆形猫脸,角软无鬓,五爪居多,三爪较少,俗称猫脸龙,紧随其后的永宣两朝,则是明朝瓷器上的龙纹最凶猛的时期,也是历史最为厚重时期,我们称之为霸王龙,此时的龙纹作品大增,形象日趋完善,龙首夸大,龙身粗壮,毛发上冲,五爪呈风车状,似鹰爪,显得锋利刚劲,凶猛威武成为它最主要的形容词,同时龙纹重分三,四,五爪,换句话说明朝从永宣开始才有了四爪龙纹,与此同时五爪龙纹逐渐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

时间来到明中期,瓷器上的龙纹也逐渐发生改变,以成化弘治为例,龙纹由永宣之凶猛,向成弘之俊美转化,此时的龙纹像戴了副眼镜的老学究,一派祥和景象,体现出简笔写意的气质,我们称之为眼镜龙,至*靖和万历的龙纹就显得漫不经心,龙身更加细长,龙首变小,多以平涂方式渲染,用笔草率,历史罕见,尤其大器上的龙纹本应该扭动身体,但嘉靖只剩下动,爪子不再锋利有力,鬣毛如湿重的帽子,此时的龙纹鼻子常画成如意的形状,看起来又像猪嘴,我们称它猪嘴龙,而崇祯时期由于国家动荡气数已尽,龙纹也显得老态龙钟,毛发细弱,恰似一条垂死的老龙,我们称之为老头龙。

清代,此时的龙纹形象更苍老,多做张口咆哮状,龙角粗壮如松枝,下颚长满胡须,披头散发,而且爪子尖锐,一般是四爪或者五爪,尾端还会分叉,我们拿清朝经济最为鼎盛的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为例,康熙龙的形体形象回到明中期的风格,形体拉长,龙鳞细密齐整,龙头上的肉肌大,龙嘴多为地包天,龙鳞的勾摹有立体感,眼睛凶相显露,威严中露出一丝凶猛,所以我们习惯上叫它*头龙。

雍正的龙纹则体态肥硕,鬣毛整齐向上飘起,龙角光滑如修饰,上下颚平齐,四肢粗壮五爪精美,一看便知修养极好,已无后顾之忧。

乾隆龙纹瓷器数量巨大,且千姿百态,龙身粗毛发多,龙尾秃而卷,龙腹鳞甲整齐匀密,再加上夸张的龙须,神态变得和善,少了神圣不可侵犯之感,总体来说龙作纹饰运用在瓷器上已有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明清达到鼎盛,盘踞在陶瓷上的龙纹文化值得我们去细细思量和品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元明清三代,瓷器上龙纹的具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