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民族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一种图腾
TUhjnbcbe - 2023/3/20 21:13:00

引言:

华夏民族源远流长,我们以“龙”为图腾已有数千年,中国人潜意识对龙的崇拜和向往早已根深蒂固。龙即是一种神话传说的产物,又是氏族社会的一种图腾,同时还肩负着王朝天子的象征意义。它的形象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早已超越了“龙”本身。

正文:

中国的龙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农耕文明的精神汇融,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烙印。已被发掘的距今最早的龙形象当属查海遗址中的石块堆塑龙,这是龙被人们敬仰崇拜的最初的样貌。中华民族始终对“龙”文化抱有两种心态,一面渴望它的庇护,一面又忌惮它的威力。龙作为一种符号出现在器皿上时也有着多变的形象,有带翅膀的,有猪头的,有带麟的,有蛇尾的······随着时间发展,龙的形象一直在不断的变化着,充分反应了它身上承载的宗教意味和神灵地位。

图腾说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

燧人氏,生伏羲,人首蛇身。—《帝王世纪》

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上古神灵曾经一度充当着龙这一图腾的前身,在龙的形象被完全构建出来以后,它渐渐取代了那些远古的神灵,成为了统一和综合的图腾并且一直沿用数千年。闻一多先生曾经指出:龙,是以蛇为主体加上兽类的角,马毛,鬣尾,鹿脚,狗爪,鱼鳞而形成的,它是华夏氏族部落征战时期的融合产物。龙的图腾文化伴随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而且从未中断过,这样的历史文化精粹在世界范围中已属罕见。图腾崇拜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蒙昧时期和文明时期。简言之,蒙昧时期是指远古的文化不太明朗的阶段,而文明时期是说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朝代。如夏商周秦汉两宋这些以汉文化为主的朝代中,龙一直是以图腾的象征物出现在人们眼中的。

龙作为古代氏族的图腾,它的来源不仅是文化精髓,也是民族标志。有一种说法是,*帝在打败了其他部落以后,将他们的图腾糅合在一起,综合了牛、羊、狗、鹿、蛇、马、鱼等氏族图腾形成的新图腾就是龙。这是动物崇拜的最早的痕迹,也是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包容力量。不同氏族文化的多元化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的龙的符号,这里面蕴含的是每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氏族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权力综合的身份象征。如果将龙的身体形象分割,将各个部分归还给原来的部族,那就不会有这样统一的形象,也不存在龙这个为大部分人完全接受的形象了。图腾对于民族和人民的寓意是深刻的,尤其是历史久远的民族,在漫长的王朝更迭和战争频繁的年代里,正是因为有了图腾的存在,才使得民族文明得以延续,正是因为图腾的力量,才能够将人们聚拢在一个维度里,这是图腾自身带有的一种号召力和凝聚力。

先秦时期的龙

先秦时期的龙的形象较为简单,那时远远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完美的“龙形象”。距今年左右的内蒙赤峰的红山遗址出土的“玉猪龙”是考古界认定的最早的龙图腾器物,它比石碓塑龙较晚,但表现形式大有不同。“玉猪龙”的造型是猪头龙身,嘴部凸出,头后有鬣毛,出土时在墓主人胸前放置,表明当时已经开始流行这样的龙形器物,并且蔓延到殡葬礼仪之中。李玉山先生在他的中国龙文化相关著作中表示:脊椎动物的胚胎时期是弯月形,这具猪首龙身的玉器同样以弯月形式出现,表明在久远的过去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孕育的力量,同时产生对生命创造的敬畏心态。

夏朝时期的祭祀物品青铜器上也有龙的形态出现,同时还伴随着螺旋状的纹路。商朝的龙形象沉稳,龙爪多为两只,神秘气息浓厚。到了周朝时期,祭祀物品上龙的形象还伴随着凤的图案,甚至出现凤头龙身的结合现象。凤的出现是另外一种文化象征,作为龙的陪衬也好,作为独立的氏族文化也好,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图腾象征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发展到春秋时期,除了祭祀礼器上面有龙的图案,玉器、镜、樽、门环上均有大小不一的龙形象。而且这一时期的龙图案渐渐开始固定下来,龙头更像马头,龙耳变得修长飘逸,龙角由商代的蘑菇状变得生动、开始出现分叉龙角。战国时期,龙身上还会出现云纹或者谷纹等几何图案,龙足更像虎爪,整体线条刚劲,除了升腾、盘踞等状态,还会出现双龙交缠的形象,龙与其他形态组合的现象。

龙和水的关系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鸣,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解字》

远古时期的人们,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在面对自己无法解释的事物面前总是怀有崇拜和畏惧的情感。打雷下雨,狂风闪电这些自然现象会让朴素思维的人们产生神奇的想象力。在面对水这一强大而又能够为人们所利用的事物时就伴生出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这就是龙。在远古人们的想象中,龙是神仙,能够保证风调雨顺,能够腾云驾雾。龙管辖雨水的多寡,衔云布雨的同时还管控江河湖海的洪水大小,而且龙的居所也是水中。这种能上天又能入地,能下海又能腾云的幻想产物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是简单的水循环传递给人们的自然思维的物化反映;是一种图腾崇拜产生的意识形态;是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的自然表达。它是人们从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相互关联,也是现实社会与想象世界的纽带,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产生的终点,虽然只是想象中的存在,却表达了祖先们思想上的创造精神。

我们知道农历的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古人在这一天进行祭祀和供奉的礼仪,是为了期盼风调雨顺能够带来的五谷丰登。那些舞龙、祭龙的活动,更是一种对于雨水的期盼和原始巫术的异化。端午节的赛龙舟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端午时节水稻已经插秧完毕,这时需要雨水丰沛的灌溉,人们龙舟上面的摇旗呐喊和向水中投去的食物,是对龙身上的“神性”的祈祷,来祈祷雨水带给人们丰收。

龙在人们的崇拜过程中中,从水中过渡到天空,又从天空回到水中。这是一种自然的循环过程,也是人们在与自然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微妙变化。远古时期的人们尚且能够意识到“潜龙在渊”“见龙在田”等深奥的哲学含义,说明了龙已经从简单的图腾慢慢的转向了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中。

神话中的龙

“盘古之君,龙头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五运历年记》

古代的神话传说已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与炼石补天为开端,在传说中盘古是由三条黑、白、*色的龙孵化龙蛋生出的,同时他还长着龙头蛇身。另一个神话发源者女娲则在很多石器与壁画上已人面蛇身的形象出现,蛇是龙的形象源头之一。身为最古老的两位创世神仙,他们的来源尚且与龙撇不开干系,我们中华民族更可以理直气壮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了。

“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帝王世纪》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帝王世纪》

伏羲在神话中的形象也是人首蛇身(龙身牛首),炎帝与*帝作为伏羲女娲的后人,同样有着龙的形象。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帝是*龙,炎帝是赤龙,*帝还有蛟龙,虬龙等部族。这种已经近似于氏族图腾的表达更像是龙赋予的神圣地位,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帝即是人,同时也是龙,人性兼具神性。他们在种种传说中已经成了神仙与人的结合体,是地上的人连接神的关键点。不仅于此,少昊是*帝之子,颛顼是*帝之孙,他们身上都有与龙相关的离奇出生经历。《山海经》云,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尧舜禹也是龙族后裔,尧是神话一般的英雄,王嘉在《拾遗记》中说,他治理下的国度能够“有鸾雏岁岁来集,麒麟游于薮泽。”舜则是重瞳,其母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而治水的大禹,出生时头上有尖利的角,形似蛟龙。神话中的人们对龙的崇拜是社会生活不断变化慢慢充实起来的信仰,它们的存在表达了人们简单质朴的愿望,同时反应出各个部族之间的民族的融合过程,亦是民族发展的前进历史。

秦汉以后的龙

人们对龙这一形象的崇拜不仅在远古上人和仙者的文化中有所展现,随着时间推移,秦始皇统一之后,嬴*的真龙天子理论让龙成为了皇权的形象代表。在后面的日子里,龙已经不是简单的布雨神仙,也不是上古神人的化身(前身)。它渐渐成为了皇帝的肉体化身,皇帝们变成了龙的显像,统治者代替了神灵的地位,在人与神的权衡中找到了最为稳妥的代言方式。

秦汉至唐,龙的形象越发完善,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到了建筑、壁画、帛画、玉雕、彩绘、衣服、器皿、寝具上。龙形象作为皇帝的象征和代表,在尊贵的同时还带有一种优秀的精英气质。汉代出现的龙形象有四只脚,同时出现盘龙形态。隋唐时期还曾经出现过龙首鱼身的形象,不过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脱不了干系,“鱼跃龙门,入海成蛟”正是士族阶层瓦解,科举制度开始给人们带来的社会情感的真实反馈。这是龙文化的亲民象征,也是“下凡”与招贤的表现。在民间,龙不仅是神话传说和帝王代言人,同时也能作为优秀人才的代称,如诸葛亮又称“卧龙”。

到了宋代,龙的形象更加亲民,它不但可以出现在皇宫,乃至民间绘画装饰都有龙的形象。它的形状在发生着改变,变得越来越趋近于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形象。宋代的龙,龙身丰满壮硕,龙头精致、脑后有鬣毛飞散,龙翼化为绸带漂浮在周身,龙足固定为四爪,龙尾出现鱼鳍状,整体装饰性更强。这时的龙更加艺术化,审美感更为强烈,它身上代表的宗教意味和神话气质依然为人们所喜爱,除了龙游花海龙腾四海这类寓意吉祥的形象,有的地方还会使用龙“镇压”某些事物。

宋元时期龙的形象越来越普及,到了明清阶段龙却转而被统治者垄断了。因为龙身上“受命于天”的深层含义,统治者不愿将这一形象再施予民间,便加强龙在宫殿、住所、器物、服饰、日常用品上的形象装饰。我们今天去故宫就会发现,太和殿,保和殿这些大殿基本上可以说是到处可见龙,包括台阶都雕刻的是龙。明清时期,龙的形象也较为多样,分蟠龙、蛟龙、应龙等多种,它们不但是皇权的象征,更是专治统治下的民众服从结果。又说清代民间不允许出现五爪龙,只可以出现三爪和四爪龙,因为五爪是九五之尊,而三爪四爪则允许出现在一些亭台楼阁,寺庙道观等地。

总结:

龙文化作为一种图腾象征,同时又是统治者的代言身份,在古代社会一直承载着它固有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龙自史前蜿蜒至今,它曾经是封建社会的历史符号,也是农耕文化的传承。今时今日科技发达,封建制度消亡,龙的形象仍旧有着无穷的魅力。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中国人则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是我们传承的文明精神之一,也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民粹底蕴,使我们可以永远发扬下去的文化精髓。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族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一种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