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虽然有年历史,但是一直没有国旗的概念,直到清朝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才有了国旗,当时李鸿章代表大清到西方开会,发现到会的国家桌前都有国旗,于是回到皇宫,最终选定了龙旗作为大清的国旗,并发放到各藩属国,以后场合要用龙旗。
一个国家的国旗是不准别国使用的,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延用龙旗,这个国家就是不丹。但是大清使用的五爪龙,他们则改成四爪龙,并将颜色改成白色,作为他们的国旗。下面就带领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不丹这个国家!
不丹王国(藏语拼音:Zhugyü,威利:vBrug-yul),简称“不丹”,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面积平方千米,年,不丹人口人。
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9世纪,不丹为独立部落。年,英国侵犯不丹。年1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平方公里的地区。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世袭国王。年1月,英国和不丹又签订了《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年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国名
不丹王国
国旗
不丹国旗是一种龙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金*色和桔红色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中间一条白色的飞龙,四个爪子各抓一颗白而亮的宝珠。金*色象征国王的权力和作用;桔红色是僧侣长袍的颜色,象征佛教的精神力量;龙象征国家权力,又指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不丹可译为“神龙之国”。龙爪上握有白珠,象征威力和圣洁。
国徽
不丹的圆形国徽以两条风格独特的金龙为主体。两条相向的巨龙前爪托着一束光明之火,巨龙周围雷电霹雳。巨龙环抱由红色霹雳组成的十字图案。位于喜马拉雅山谷地的不丹多雷电,崇拜神龙的不丹人认为雷电霹雳是神龙的啸声,来自苍穹,令人敬畏。国徽上的雷电霹雳图案同时还显示喇嘛教僧侣的权威。国徽外围是一条白色环带,顶部用藏文写着箴言“光荣的不丹是不可战胜的”。
人口民族
截至年,不丹总人口为人,人口增长率约为1.8%。
不丹的民族可分为三大类:
●沙尔乔普人,居住在不丹东部的土著人;
●噶隆人,大部分都居住在不丹西部,是9世纪藏族移民的后裔;
●洛沙姆帕人,或译尼泊尔洛昌人,19世纪末期移居不丹,洛沙姆帕(意为南不丹人)是说尼泊尔语的民族。
习俗
着装风俗
不丹男子传统服饰为斜开襟的挽襟半长外套,称为“果”(Gho),腰间扎一布带,夏天可着短裤。衣料一般为棉布,高级的为毛料。足下着长靴或皮鞋,长筒袜。女子为紧身长袍,多为黑色,称为“几拉”(Kira或Kera)。男女在正式场合均着披肩,但披肩颜色、样式根据地位不同有严格区别:国王和寺院大主持(堪布)为*色;*府部长和中央寺院四大法师为桔色;皇家顾问委员会及法院代表为蓝色,无穗;*府官员为红色,无穗;一般公民为白色,两头带穗。
丧葬习俗
不丹人相信生死轮回,在葬礼上耗资巨大,举行多项仪式以求逝者能有更好的来世。在逝者去世后第7、14、21和49天分别举行仪式,并由占星师卜算挑选吉日火化尸体。逝者离世后的3年,每年逝世纪念日都要以逝者名义竖起经幡,举行仪式。逝者亲友携带酒、大米或其他物品前来参加仪式。
饮食习俗
不丹人在吃饭、喝酒、喝茶之前,需将少许食物、茶酒向空中抛洒,以此供养上师三宝;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不丹人好饮用低度酒,该国法定饮酒年龄是18岁以上。除周二(禁酒日)外,酒吧都有酒供应。宴请宾客时,先上茶或酒并进行交谈。用餐期间一般不说话,餐后客人旋即告辞,不再逗留。依照宗教习惯,喇嘛忌烟酒,但可食荤。许多不丹人随身携带槟榔,与他人分享槟榔是友好的表示。
旅游
不丹许多寺院和城堡都修建在环绕廷布谷地的山顶上。在西边,建筑在海拔英尺的帕卓汀寺院俯瞰全城,它建于年。在以后的几年中又不断地修建,从帕卓汀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环绕的群山。
离廷布不远的德钦曲林宗是王宫。除了国王以外,王室的成员都居住在那里。它坐落在宽敞的草坪、池塘和柳树中间。这座美丽的三层建筑物,从建筑风格到它的陈设都是按照传统形式修建的。在宫殿的另一边是唐古差瑞,它是不丹最古老的拉康(神殿),僧人们到这里修炼他的静座和飞升的方法。在廷布谷地,使人感兴趣的地方还有为了纪念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国王而修造的佛塔,手工艺品商店和玫瑰园。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