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东吴大帝孙权第四章奠基六朝
TUhjnbcbe - 2021/11/24 15:31:00

奠基六朝骨埋钟山

1

神凤元年(年)四月,孙权去世,下葬钟山南麓的蒋陵,享年71岁。据《三国志·吴主孙权传》记载:“元年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蒋陵是位于钟山主峰之南的一座小山岗,旧又称孙陵岗、吴王坟,即今天的梅花山地区。

2

为了纪念这位在历史上曾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年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东麓建了一座孙权故事园。园中心是一尊高大的孙权石像,底座下面镌刻着“东吴大帝孙权”六个大字。石像高3.5米,底座高1.6米,通高5.1米,由南京市雕塑工作室张祥水先生设计雕刻。石像西南侧,是一座扇形孙权故事画廊。廊分四间,壁上嵌有12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凤凰白头巧提亲”、“张飞瓜园访孙权”、“孙权慧眼识陆逊”、“渔翁传授神仙汤”、“助战庆功脚盆鼓”、“以剑试石将业成”、“孙权*气溜马涧”、“母女下棋点孙权”、“孙权引水惩劣绅”、“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斩案誓抗曹”、“据守江东图霸业”。

3

其实,孙权死后究竟葬在何处,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团。东汉末年,*阀纷争,天下大乱。汉代帝王陵普遍遭到盗掘。也许是因为生前耳闻目睹汉代帝陵惨遭盗掘的情景,也许是受到北方曹操父子倡导薄葬的影响,总之,孙权没有以帝王之威,行厚葬之道。而是直接利用钟山余脉挖穴建墓,灵柩入殓后再填平,地面不设任何标志,也不留任何痕迹。于是这给后世寻找帝陵遗踪带来困难,历代史志的记载大抵模糊不清。《南齐书》记载,南齐永明五年,齐武帝在重阳节“车驾幸商飙馆。馆,上所立,在孙陵岗,世呼‘九日台’者也”。书中没有说明孙陵岗所在地。南宋《景定建康志》引旧志说,九日台也叫“蒋陵亭”,“蒋陵亭”之名源于其位在蒋陵附近之故,即孙陵岗。《舆地志》记载,“今蒋庙西有孙陵岗,蒋陵地也”,“蒋帝庙在蒋山之西北,去城一十二里”。均未明确说明葬地之准确地点。然而,北宋以前志书都明确记载蒋陵在钟山之阳,比如唐《建康实录》记载:“太元二年夏四月,帝崩,七月,葬蒋陵。今县(上元)东北十五里钟山之阳。”北宋《太平寰宇记》称,蒋陵“在县东北蒋山,八里”。北宋时上元县署在今白下路东段,依此为基点测量,蒋陵位置恰在钟山南麓。北宋《祥符江宁图经》也说“在钟山南麓”。而清代乾隆《上元县志》引用旧志时则合二为一:“西陵,在城东北十五里,俗名松陵岗,即钟山之南麓,吴大帝葬焉,亦曰孙陵,晋卞壸与苏峻战,败绩于此,齐武帝建商飙馆处。”

4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南京市文物研究所贺云翱先生向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文物局申报了“江苏六朝帝王陵综合调查与研究”课题,由中山陵园管理局和江苏省地震局合作,对梅花山孙权陵墓区进行了调查勘测。勘测结果表明,梅花山“博爱阁”南侧附近有巨大地下构筑物,呈“甲”字形状分布。山坡有一处东西走向的地下通道,从山脚延伸至山顶处,斜长约35米~40米。前段的开口部位呈喇叭口状,推测为墓道入口。专家们初步推测,这一构筑物极有可能与孙权陵墓有关,从而有望解开了孙权陵墓之谜。孙权死后与步夫人合葬在一起(步夫人,先于孙权去世,赤乌元年即年,孙权追封步夫人为皇后)。《至正金陵新志》载:“吴大帝陵,蒋山阳,去城一十五里。步夫人陵,赤乌元年,追拜夫人为皇后,后合葬蒋陵,今蒋庙西南有孙陵岗,上有步夫人墩,墩侧有夫人冢,即此地也。”

文章来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吴大帝孙权第四章奠基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