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谈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李可
TUhjnbcbe - 2021/8/30 1:36:00

导读本文为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的演讲,真挚朴素,饱含深情,从心脏病的临床论治,谈及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大医精诚,斯心可敬,让我们学习之余,再次怀念感佩李可老中医的仁心医术。

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男,年生,山西灵石人。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临难习医,具救苦心。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临证倡扶阳,善以大剂附子救急危重症,五十年来,活人甚众。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匹夫之志,赤子之心,于斯可见焉。

治未病—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

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

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

“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我就对他们说,我说

“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

我说不是现代,而是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中气为后天之本,中气为生命支柱,12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12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的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这两位前辈一个重视先天,一个重视后天,如果把两者融合结合起来,将使古中医学更能够为完备。

他更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一个河图尽之矣,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他是一个整体。它的主要贡献,是把中医学成为一个有系统的医学科学理论,这个贡献很大。在当时取缔中医消灭中医的潮流当中,把古代中医的精华保留下来!

我学医的经历就是受两位前辈的启发引导,然后走上了中医的路子,在52年的实践当中,逐渐的破疑解惑,经过彻底的洗脑,脱胎换骨,逐渐有所领悟,最后运用伤寒论和古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十大医学难题中几个门类大约11种病,进行了攻关。

我现在简要的跟大家报告一下,供大家参考,也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把各位的经验贡献出来,共同复兴中医。

第一个大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这个疾病有-万人。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脏病威胁已经非常严重。且有低龄化趋势,有些十多岁的小孩有得心脏病,与现在的生活习惯,盲目引进西方饮食,大量的吃麦当劳,喝各种饮料有很大关系。

这些病在我一生当中大约治过有例,其中0例以上,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治疗的,经过治疗后这些病人基本救活,基本恢复健康!所以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中医基本取得完全的成功!

现在把这四种心脏病的治法叙述如下:

第一类风心病和肺心病

我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无力鼓邪外出,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成为半死半生的格局!(根据内经的理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犯人,病体阳虚,如果阳气不虚,不会受侵犯,即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总的来讲:

阳虚十占八九,阴虚百难见一,寒实为病十占八九,火热为害十中一二,世多真寒证,又多假热证,辨之稍有差异,生死攸关。总的一句话,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统摄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这个阳气: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所以易经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通俗讲: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

我记得读傅青主时,一段话,治疗大出血之后怎么样来挽救,原话是“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及阳,阳气一散,这个人生命就终结了。所以说“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这是治病的要点。

先天肾气和后天中气的关系

再下来讲胃气,一般叫中气,先天肾气和后天中气的关系:后天无先天不生,先天无后天不立。内经:五脏皆禀气于胃。所以引申出重要的原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人比喻:脾胃如釜,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

所以易经对后天脾胃:大哉坤元,万物资生。所以一个先天,太阳是万物的开始,脾胃是保证人体生生不息的重要脏器,所以结论是厚德载物,这是赞扬脾土,所以后世治法补中土以溉四旁,中气运转,五脏得到保证,元阳就保住了。

凡是脾胃病,假使理中不效,速用四逆,就是补火生土!中气伤犹可救,肾气伤,彭子益叫做:拔阳根,从根拔起,生命终结!

从以上几个点,归结为:

那么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疗,我们通过以上分析,了解了风心、肺心病的来路,是从太阳之表而来,都是外感。还有一句话:这是我读各家伤寒论注时发现,他们都具有这种观点:

病的来路就是病的去路,病从太阳来,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透发出去就好了。

不要见病治病,不要见到现阶段的东西,花费了很大力气,不知道来龙去脉,抬手动脚就错了。

内经关于病因有这么一段话:“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急如风雨,防不胜防。我们应当怎么办?下面讲了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出自《阴阳应象大论》,讲得非常明显,病入五脏,就是半死半生的格局,这是内经的结论。这就是病的来路。所以无怪乎,现代医学从产生到现在不足年,西医同道没有把问题解决下来,这是可以同情的!

对于病因方面,《灵枢百病始生篇》作了补充,描述了百病由浅入深层次,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寒邪侵犯人体之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腑入藏。

而且由于反复受邪,外邪一层层堆积起来,每次病外邪去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再次病右取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每次这样,如果我们治疗错误,就帮了病的忙,所以内经结论说“上工取气,救其萌芽”这是治未病的观点。

疾病最初进入人体轻浅表层,就是伤寒论太阳经,所以太阳经条文最多,误治最多,救误方法最多,所以我们知道了来路,也就知道了疾病的去路,治疗就是让他从哪来,到哪去!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在临床的应用。

你知道来龙去脉,就不要见病治病。就是说不管前因后果,不管人体体质强弱,反正我是治病,结果就要治标害本。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就是汗法,解表法,在八法为首,汗法不仅仅是出汗,而是开玄府,通利九窍,托邪外出!

这样就有个问题,既然诸症当先解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治则。那么解表是不是应该用麻*汤?这又是一个治未病的问题!因为用麻*汤治外感,恰恰犯了见病治病的毛病,因为你不顾人的本气,现代人的本气无一不虚,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亚健康状态等等。所有的外感病全都夹有内伤。

所以单纯解表,麻*汤之类的方法不能用。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太阳少阴同病。大家都清楚,应该采取固本气,开表闭,就是麻*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我治以上两种病的思路方法,来路就做这么个交待,供大家参考。

两种病的症候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按六经来讲就是表里同病。风心病,就是金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心病,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方子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的体质方面主要的缺陷,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用张仲景留下的方子来来探索治疗的方法。

我治风心病我的一个常用方:

生北芪-g制附片45g制川乌30g黑小豆30g防风30g桂枝45g赤芍45g炙甘草60g麻*10-45g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蜂蜜g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说明一下,伤寒论麻*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人,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

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麻*另煮,按照伤寒论的煮麻*的方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麻*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小,一两以上,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一边,用本方的时候每次兑麻*汁三分之一,得汗止后服,去掉不用了,有些人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病g麻*才出汗。

这就不是乌头汤原方了,我们知道经方是不可以随便加减的,当时在我初用附子川乌时自己心中也没有把握,自己煎药来尝,尝到多少分量的时候出现毛病,出现问题。为了万一发生中*,准备绿豆汤,蜂蜜。

实验的结果结果30g50g根本没有问题。当时我很年轻,三十一二岁,以后我对后代也是这样交待,我的学生,凡是有志于恢复古中医的同志,首先要自己亲口尝一尝。体会附子什么味道。

另外关于细辛,伤寒论基础剂量是三两45g,我用这个量用了40年,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有些特殊的病,特别是接受了河北名医刘沛然老先生的经验之后,最高时用到g,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唯一的缺陷细辛味道太大。

我们用的辽宁产的北细辛,我多次喝这个细辛,都恶心。我今年6月份,有一次突发中风。我自己开方子,就是小续命汤,加细辛附子。当时说话都困难,舌根都发硬,昨天我又出现这个毛病,所以就没有和大家一块儿来听卢老师讲。

这个方子,凡是出现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啰嗦了!

肺心病的常用方

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所以要用麻*附子细辛汤。

麻*10-45g制附片45-g辽细辛45g高丽参15g研粉冲服 生半夏45g 干姜30g 五味子30g制紫苑15g制款冬花15g柯白果打20g肾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赤芍各45g

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喘症有用。

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为的是1吨,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

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或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再一个问题,根据神农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它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

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他可以生津液。左积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阳生津液,阳生阴长。我知道卢老师的观点也是,阳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民初的张锡纯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刚才介绍的这两种病用制半夏完全不会起作用。

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曾经治过几个肺间质纤维化,现在还有一个,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他儿子着了慌到山西找我去了,他吃到7服药时,就把氧气去掉了。最后这个人好了没有,现在我还不敢断言,还要见见面才知道。

风心病、肺心病,重危急症

这两种病发展到重危急症阶段时,就用大破格救心汤!这个破格救心汤就是我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东西,我所以加山萸肉,龙骨、牡蛎,主要是为了敛,我发现四逆汤,虽然以炙甘草为君,2两炙甘草仍然不能扶土。

扶土的意思就是用土来覆火,阳气回来以后不久又散了,就是因为三阴里头厥阴病开得太厉害,疏泄过剩,阳气一回,相火又散开了,所以山萸肉敛厥阴之气,治疗心衰,在四逆汤类方里头这是比较可靠的一张方子,很稳定,凡是治好的病人,很少反复!

冠心病的病因治法

冠心病的治法有所不同,因为病机不一样,根据症候归纳分析:

我认为它主要是痰、湿、瘀、浊,邪踞胸中阳位,和高血压道理一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头为诸阳之会,那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怎么会被阴邪所包围?就是阳气不到,阳气虚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绝对不是阴虚火旺等等,如果用那个方法对待这一类病,就错了!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

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45g薤白30g加白酒2两事先浸泡薤白,雪丹参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泥30g桂枝45g桃仁泥30g麝香0.5g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

这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快。

相反相激,调动机体自身的对抗外邪的力量,中医治病就是在保护、启动病人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用附子剂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泻,那都是人的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一仗,正邪相争,这不是坏现象。

病人吃了这药后十分难受,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凡是有我弟子的地方他们就负责解释了,有的地方就写成很简要资料,来一个病人以后就发一份,看了之后心中有数,就不会发慌。

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清代火神郑钦安传下来的这套东西是我们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是非常造福全人类。我们讲以上的东西现在西医没办法。

我们现在解决的这些问题,如果国家领导人能想到中医目前的状况,适当的引导,中医复兴之后,世界人民都会受益。

我这材料准备了7大门类,这一大门类讲得就差不多了,今天还是不太舒服,不断地流口水,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转自岐伯有道

本号所发资料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纠。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李可

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刘力红

我们也会有大气下陷的情况-罗大伦

关于我的《医学理念》的争论-潘德孚

女人哭吧不是罪-何裕民

养肾补肾的方法-董洪涛

养生应该从何入手-路志正

为何名医未用奇方而有奇效

《金匮要略》里那些陌生的药物

孕妇生病能不能用药-董洪涛

从科学的角度入门中医

药行旧事——我跟师傅学中药(四)药行旧事-听老药工讲过去的事情(3)

药行旧事-听老药工讲过去的事情(2)

药行旧事——我跟师傅学中药(一)

大*妙法:怎样用大*“补”……

“辨证论治”极有可能是一条弯路

了解你身体的大格局-李辛

我给母亲治骨刺-罗大伦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

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韩启德院士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神医”跟随-梁冬

修道者如何延寿-陈全林

为什么女人胖在腰部-殷浩然

杂谈经方的来历-罗大伦

艾灸加点姜,效果直接翻一倍!太神了~

《琅琊榜》梅长苏之死谈寒凉之症

哈佛教授实证-身体状况竟随心念改变

《医林改错》临证录-治瘀大法

治疗“蛇盘腰”民间中医绝技!(收藏备用)

论“灸误”-艾灸的误治后果

李可固本培元散-治诸虚百损

甘肃原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设计的20个单验方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曹青山

中医治好了她的产后深静脉血栓

医生得癌拒绝化疗.多活30年.无偿公开5个抗癌秘方

吴锡铭自治白血病的故事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经方治失眠大全集

女子一生最重要的4点养生法则-沈绍功

14则经方临证实录-冯世纶

尿*症医案

必须懂的:中药“参”家族各成员功效

我这些年走过的中医和修道之路

找到“痴呆线”.预防老年痴呆

三大篇讲三大派:经方派、时方派、学院派!

活用补阳还五汤-治心衰.尿*症

民间中医绝技.一把抓抠筋疗法

中医如何看病-熊继柏

与土地接触少的孩子容易脾虚

董洪涛论便秘

强悍!一位中医高手的精辟感悟

好医生的标准-彭鑫

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刘渡舟

颠倒医生谈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万病从根治第三篇(进补、五行故事)

万病从根治第二篇(受寒、寒热、筋骨)

万病从根治系列(寒湿、上火、湿热)

国医大师一招恢复视力.治好老花眼.白内障

刘渡舟实战经验集

被西药绑架了的西医治疗

“对抗”抗出的白血病

“细菌致病论”与“科克前提”

老年人的虚损应该如何补-陈可冀

三位中医泰斗精心研制的糖尿病专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5种用法-四川名医郭贞卿

怎样选择中成药

世上所有疾病都是假象

打开经方宝库的金钥匙方证-曹延鸿

孩子生病反映了家里的气场

中医人为什么要学习《金匮要略》-宋柏杉

张仲景传奇

如果没有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心血管堵塞怎么治?

人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日本和尚清明节感悟

白发不可胡乱拔,“拔白生新”有深意-唐略

人体健康的第一杀手.寒

科学家发现.打坐可以治疗癌症等不治之症

睡眠不好怎么办-姜山如故

孩子生病反映了家里的气场

是什么力量快速摧毁了中国孩子的体质

论众多肺癌病人完全没有吸烟史-倪海厦

幼儿护养——老袓宗的经验-*成义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中医自救的经历和感悟

錯失先機的感冒續-WENDY传经

我有2项武器治重症.倪师经方和中医计算机程序-林大栋

怎么让孩子重新爱上吃饭-崔玉涛

不知*魄.何谈中医-徐文兵

三七粉不是随便吃的

民国的中药铺.竟然有这么多好宝贝-罕见老照片

刮痧刮多了,身体就虚了吗?

发烧时怎么办-姜山如故

身材瘦小的人应该怎么吃?-姜山如故

带你走进真正的中医世界-姜山如故

身正是扶正的根本-姜山如故

红斑狼疮的病因及经方-倪海厦

我的临证心得-余浩

南怀瑾大师一生收集的秘方大全

经络真的存在吗?

女人少吃不如少说.既可减肥又可养血-胡维勤

和中医师父郭生白先生的点点滴滴-王心强

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博士.荒唐现象思考-毛嘉陵

身患重病大病怪病的解救之道-董洪涛

中医粉必备技能:X形平衡治疗-佟博然

话谈补药-张雷国医

条条大路通中医.你适合哪一条

回归自然亲近传统-徐文兵

怎么样发现肾虚-中医肖相如

辛丑运气分析与庚子疫情回顾-顾植山

人体自带的“十全大补药”,功效远胜鹿茸和虫草…

针灸有一种境界,叫“意气合一”-胡溪恬

瞧瞧人家的活法

都是自己一直在加害自己的健康-JT叔叔

跟诊刘渡舟老的心得体会

董氏奇穴:三种特效的实用针法

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国医大师周仲瑛

最伤肾的是恐惧和烦躁-唐略

一味药用的好,一张方子就灵了-金寿山

心律失常治疗10法

金匮肾气丸可治多种疑难杂症

你必须懂的中医名词

全国脱贫攻坚奖章的奥秘

看看经方对应哪些现成的中成药

留一份邪气以愈病强体

郭贞卿

神奇!一根银针避免了使用呼吸机

眼镜能延缓近视是一场世纪骗局

全世界最前沿的个科学问题-Science公布

宇宙到底有多大?-人.地球和宇宙

大承气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4(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葛根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3(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栝蒌桂枝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2(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1(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五行五运.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