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碧蝉儿花》
宋·杨巽斋
始知错认枉心机
几误佳人将扇扑
薄翅舒青势欲飞
扬葩簌簌傍疏篱
诗里的碧蝉儿花,就是今天小医要介绍的鸭跖草了,注意它的读音是鸭跖[zhí]草,小医刚开始错看成了鸭拓草,所以大家要仔细,不要像小医一样。知道鸭跖草的名字怎么读以后,你可能会心存疑问,它为什么要叫这么一个名字呢,接下来就让小医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鸭跖草名字由来
楚国郢[yǐng]都有一人,勇敢而有胆略,他将刷墙所用的白色土粉涂抹一点在自己的鼻头上,又有一匠人与他配合,猛然一斧斩落,恰好将楚人鼻头上的白粉砍掉,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再看这位楚人,面色坦然,全无惧意!这个故事称为“郢人之鼻斫”(斫,作“[zhuó]”,意为用斧头砍),唐宋时世人见有一种野花,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好似将鼻头抹上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为“鼻斫草”。“斫”字后来又被讹传为“跖”,读音为“[zhí]”(因在吴越一带,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将错就错,这种野草也被叫做“鼻跖草”了。又因为这种野花常常长在潮湿的溪边河畔,水边的鸭子喜爱将这野花的鲜嫩茎叶当作食物,所以就被叫成了“鸭跖草”。
美丽的鸭跖草
了解完它名字的由来后,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作为中药的作用吧。
中药饮片
甘、淡,寒
肺、胃、小肠
清热泻火、解*、利水消肿
15-30g,煎服。外用适量。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防治感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治疗麦粒肿
腹痛腹胀、胃寒胃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口淡不渴者禁服。
相关配伍
1、治外感发热,可配伍金银花、薄荷等。
2、治水肿有热,可配伍浮萍,白茅根等。
3、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
4、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可配伍车草,木通,淡竹叶等。
5、治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
01
02
03
04
05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