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黑松露的极盛期,那时所有正式餐宴上至少都要有一道以黑松露为主的菜。当时松露的产量也大增,年时法国全境产量达到了万公斤,20世纪初更达万公斤、当时法国西南部的佩里哥是最主要的产区,所以佩里哥黑松露成了黑松露的代名词。但时至今日,因为环境的改变,黑松露的产量已经迅速减少。
相比较而言,人们对白松露的认知要更晚一点,数百年来,随着欧陆文明和法国菜的影响,有着传奇色彩的黑松露率先闻名全球,相形之下,白松露的名气最初的确差了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当下来说,白松露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要超越黑松露,成为世界上最为难得与珍贵的食材了。
意大利白松露
采集松露靠母猪?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品种的松露出产,例如法国的黑松露、意大利的白松露、英国的红纹黑松露,西班牙的紫松露、中国黑、白松露等。世界两大产区一是欧洲的法国和意大利,二是中国金沙江流域的四川、云南。中国黑松露过去被认为与法国黑松露品质有别,而今年的中国松露节,法国松露代表团的顶级专家们经考察论证后认为中法松露是一样的,个别品种有一定差别,有一个中国松露品种香味比法国的还香,中国松露不如法国松露的观点有偏见,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中国松露采挖太早,没有成熟就上市,加之中国消费者还分不清楚松露品质的优劣也是关键因素。中国虽然发现了白松露,但其品质和DNA没有发现完全与欧洲一样的品种。
尼尔顿·布朗说,每年11月,这两地的“寻松猎人”就会伺机出动寻觅贵比*金钻石的美味。在法国,人们习惯把母猪当作收获松露的得力助手。母猪的嗅觉极其灵敏,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埋在25厘米至30厘米深的地下的松露。据说这是因为松露的气味与公猪身上发出的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十分相似,所以母猪对其情有独钟。但是母猪有贪吃松露的毛病,如果猎人没有及时拦住,母猪找到松露时会疯狂地将它拱出来吃掉。在中国也相同,产地人还称松露叫猪拱菌、无娘藤等。
后来,人们逐渐就改为培训母狗来进行这项工作,因为狗更守规矩,而且对奖励品奶酪的兴趣更大。通常,“猎松犬”会用它的爪子在松露所在的位置上做个记号,等主人来后用小耙子小心翼翼地从土壤中将珍贵的松露挖出来。每到松露收获的季节,采集松露的人冠以“松露猎人”的美称,而这些“松露猎人”是世袭存在的。每个松露猎人身上都有一本家传的“藏宝图”,记录着父辈们曾经找到松露的地点、时间和大小。寻找松露的过程十分有趣,各国猎人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可谓都是“技术活儿”。
中国松露之旅法国代表团在四川攀枝花用中国寻菌犬找到了野生松露。
中国松露寻找还停留在滥挖滥采的原始状态,随着松露产量不停地减少,中国的科研单位及社团正在积极倡导科学的寻菌方法。“中国松露之旅”已经连办两届,喜爱采挖松露的人越来越多,也许,将来会成为超越高尔夫运动的一项集旅游与运动的高雅时尚活动。
来自天堂的味道——松露(四)后续播发,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