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篇——绞股蓝与乌蔹莓
乌蔹莓,为绞股蓝的常见伪品。近日,从某饮片厂新到一批绞股蓝,发现部分特征有问题,里面有伪品乌蔹莓。
为此,我从中选取一些样品,拍摄若干照片,再结合以前在野外拍摄的有关绞股蓝与乌蔹莓的原植物图片,按图对比分析之。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茎细长,有棱。卷须生于叶腋,呈弹簧状。叶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7;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形,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细脉网状。花序圆锥状;花冠5裂。
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气微,味苦、淡或甘。
绞股蓝入药,能清热、补虚、解*,用于治疗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等症。
主要伪品:乌蔹莓。植物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主要特征区别有,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叶片边缘每侧有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微被毛;网脉不明显;托叶早落。花序腋生,复二歧聚伞花序。
果实近球形,有种子2~4粒,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近中部呈带状椭圆形,上部种脊突出,表面有突出肋纹,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半月形,从近基部向上达种子近顶端。
简而言之,乌蔹莓的茎节部通常呈紫褐色,膨大,有托叶痕,卷须2~3叉分枝,叶面通常无毛,网脉不明显,种子三角状倒卵形。故,按图中所示,此样品应为乌蔹莓无疑。此批货,拒收处理。
绞股蓝为非药典品种,在南方多省的炮规中有收载,无相关理化检测指标,仅靠外观性状来鉴别,故需要各生产企业把关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知识的积累,严把质量关。否则,不仅会有误于疾病治疗,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的。务须慎之,慎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