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晒年味,贺新春放眼康康,佳作连连,渡
TUhjnbcbe - 2021/4/12 8:16:00
公益中科 http://pf.39.net/xwdt/160831/4949964.html

大家好!

今天渡小牛将继续和大家分享作品。

请大家多多参与,多多投票哦!

(征文作品需上下滑动进行完整翻阅)

拜年那些事儿

作品1《开年纳福,舞狮采青》

作者:上海禾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作品2《舞动新春,云上拜年》

作者:阔狄斓(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杭晓萍

作品3《越量给您拜大年》

作者:上海静安越量儿童心智发展训练中心

作品4《好事成双》

作者:静安区拥*优属协会叶惠霞

作品5《记忆中的压岁钱》

向上滑动阅览

“家人共守迎春酒,童稚共分压岁钱。”压岁钱在我心中总留存着一份不同寻常的“拜年记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听长辈们讲,早在汉朝就有压岁的习俗,因压岁的“岁”字音同“祟”(指不吉利的东西),所以可以用来镇压邪*,但一直到清朝才正式变为过年的习俗。在记载清代京城风俗的《燕京岁时记》中就有写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但自从压岁钱变成了真正的货币之后,最为常见的形式还是由长辈用红纸包裹分给小辈的钱,而压岁钱的寓意也随之从“辟邪驱魔”逐渐转为“保佑平安”。

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童年记忆里全年最让我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只有到这个时候,我才能理所应当地享用家里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另外父母还会特意为我准备一份“压岁钱”,并在除夕那天提前放到我的枕头下,带上他们对我最殷切的希望,也许“心想总能事成”,那个夜晚我总能睡得特别的香甜。此时压在枕头下的“压岁钱”就是儿时新年里的那股纯粹的欢喜。

年少的我留学海外,每逢新春佳节都无法与家人团聚,心底里难免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但加塞在父母邮寄来的新年包裹里的红包却让我顿时泪流满面,百感交集。这份“压岁钱”让远隔千里的我们彼此共情联结,真可谓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时我的心好似飞回了故乡,与亲人与全国人民们共守除夕,喜迎新春。此时从包裹里拿出的“压岁钱”就是游子心里的那缕怅惘的乡愁。

转眼间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我也人到中年,不仅担当起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也已成为了一家之主。只感叹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沧桑,父母也都已入暮年,而今的我会时常回家陪他们过年。即便数字化已如此发达便捷,但我依然会延续父辈的习俗,在除夕日准备一份压岁钱包,并把它放置在父母的枕下,也代表我对他们最真挚的祝福。此时精心奉上的“压岁钱”就是长大成人后的那份无尽的感恩。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流转,农历新年里的这份“压岁钱”早已不再只是专属于你我个体的新春记忆,也不仅仅是亲朋好友间拜年的那些事儿。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我们薪火相传,“压岁钱”俨然成为了一个集体潜意识的形式载体,一个民族构建的共同记忆,一个国家精神命脉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类心灵深处亘古不变的对于过往最绵长的怀念,对于当下最美好的祝愿,以及对于未来最炙热的期盼。

作者:均泰居民区小火星

作品6《我的春节记忆》

向上滑动阅览

这是我离开家人过的第二个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年味越来越淡,那种过年的喜悦也只存在儿时的记忆里。

关于过年,我幼时的记忆里便是一定要穿新衣服,身上穿的都要是换新的,不是说新衣服要有多贵,在意的是全新的,年三十或是之前某日家里的爷爷奶奶会祭祖,桌子上会摆满很多硬菜,酒盅和碗筷,这些在整个过程中是不能被碰触的,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子总是在旁小心翼翼的听长辈指挥。

大人在年夜饭桌上推杯换盏,有说有聊能持续几个小时,而我们小孩则是草草扒上几口,便到外面放鞭炮疯玩。等到大人们吃完,妈妈、奶奶等家里女性便会很快的收拾干净,饭桌垫上麻将桌布,大人们就开始“堆砌万里长城”的伟大工程,这一活动也会间接影响到明天有没有新玩具,与此同时,家里女性歇息一会儿后开始拌馅包、包春卷、炸春卷。自然最开心的还是孩子。到了年夜十二点,家家户户就开始放高升,二踢脚(北方人常这么称呼那种串在一起很多响的鞭炮),烟花。放完后就是最有仪式感的一项环节,去庙里烧香,烟熏火燎,泪流满面,大人总是紧紧抓住小孩的手,防止走丢,也提防着新衣服被烫出洞来。然后便是每家每户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日程被安排地满满的。同时大家的口袋也变得鼓鼓的,因为红包在大人推推搡搡,相互客套后落入小孩的口袋。

在整个过年的过程中,大家便都是和和气气的。自然都很和谐。但在细节处也能看出家庭对小孩的教育,家风之类的严肃问题。有些事,大人当机立断给小朋友上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有时大人还是会耐下性子好好说教,免去皮肉之苦,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在过年时是最幸福的。反正我在过年时很少,几乎没被打。有这么一件事我记忆犹新,人们在茶余饭后打麻将,小孩也没闲着,看到有多的一副便拿了过来。但只有哥哥姐姐和我,三缺一。我心有余悸,觉着不好,再说也不会。哥哥说我会,我一人拿两家,于是三个小孩学着大人模样,打起麻将。没过多久但被发现,自然是最年长的哥哥承受了所有的痛!时至今日,他已结婚生子,也没见过打一次麻将。我也被顺带斩去了*博的天赋。牌类活动一窍不通。家风严正,与小孩的教育在新年里也自然不会落下。

当初饭桌上的大人已经老去,小孩也成家立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却没有年味。饭桌上的全家福砂锅也不再那么受欢迎,我们这一代九零后见证了整个过程。

作者:武警执勤第四支队十一中队郭*誉

作品7《春节的剪影》

向上滑动阅览

“待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的时候,我就会回来”。这句话是儿时听父亲说过的最多的一句,那个时候,父亲还穿着*装,我还没曾离开家人,第一次穿着橄榄绿度过,不经有些许怀念,怀念儿时年的味道。过年那一桌年夜饭。

还记得儿时的年,过得开心,自由,但又很充实。年的味道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初五结束。十多天的时间,每天充满着快乐。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杀猪宰羊备鸡鸭,早上五点左右便从床上爬了起来,到村头或村尾。找一片开阔的地方,垒好火灶台,放上专用的大铁锅用秋来遗弃在梯田内的秸秆,干柴把水烧到刚好烫手的温度,拉出来选好的猪仔,熄灭灶内的火,把杀好的猪丢进去烫毛,还会时不时翻身,弄好以后,便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将猪的下水掏空洗净。卸下猪头猪身分成两半,收拾回家后再分类存放往往都会从猪脖子上刀口的地方预留好一块“血脖子”留到正月十五祭祀家庙时使用。

从二十三到二十六,基本就是对猪进行半成品的处理。比如下水的蒸煮。还有熟肉的制作以及“猪皮冻”。

二十六以后,就开始陆陆续续整理家里的卫生,一年到头的风尘侵蚀了院子的模样,用高压水枪来揭开这个老院子的“真实面目”。会赶在二十九商场关门前,去市里买好各种口味的花生瓜子,还有必不可少的橘子和“快乐水”以及过年的时候家里的蔬菜,调味品的补充当然也会存几条烟,为后续拜年的人准备一些。

大年三十,旧年最后一天,早早起来弄好菜品,去祭拜先人,这也是有规矩的。哪一辈的先人受什么样的贡品,都是有数据记载的。决不可多和少,哪怕是焚烧的纸钱衣物,也要分得清楚,以防在“下面”纠缠起来。祭祀结束,回家开始挂灯笼,贴春联。从里到外,每个门上都要有贴窗帘的浆糊是家里人制作的。一般用开水与面和咸的浆糊为佳省事还方便。

年三十的夜是不眠的。村子很小,只有三十多户人家,但烟花与炮仗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年夜饭的桌子上,布满了一家几代人团圆的欢声笑语,地上倒去的啤酒瓶和满地的瓜果皮纸屑,伴随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的欢声笑语,旧年过去了。

初一也是个早起的一天村里坐落着几处神笼,几乎从早上五点起来后,除了早饭随便一点,在这些地方转悠,早饭是家里的大人包好的饺子。男人会去亲戚好友家拜年,小孩子们会到村内的家庭,神笼处“上贡”早饭过后,会集体登山,山也是有名头的,山顶也有神社,年初一的上午基本都是在山上度过的。山不高,但要走过的地方很多,下午基本都是休息一下,聊一聊一年中的苦于累,分享一下外面的趣事。

初二是要回娘家的,但村子里很多外省的媳妇,家里条件好的都会选择回去看看,不好的也就只能作罢。初三以后便开始到各种亲戚家去拜年蹭饭了,近的开车十几分钟,远的可能得要几个小时,但都是要去的。

初五以后基本结束了。有个说法叫“破五”,公交车也会在初六开始正式运营,家里的人也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家继续打工。

一年的风尘仆仆,被烟花爆竹洗去了。再一次的离别,是为了来年再见之时。我们依旧像现在这样,生活有趣未来可期。

作者:武警执勤第四支队十一中队王敏

作品8《春节的气息》

向上滑动阅览

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那里有菜籽油的香味,带着腊梅的私语,拨动春节的琴弦,跳动在每个人的心间。

四海人同富贵春,北方的冬天,寒气会冲刷整片土地,走在路上脚刚落地便不受控制的打滑,毫不留情的把人们拽到地上,是给人们春节来临的见面礼。

回老家过年是最常见的,在除夕当天,回到老家,便有一声“孙子回来啦!让奶奶看看,看看又长高了没有!”奶奶会一把拉住我,卷走我在春节面对众多亲戚的所有紧张。接下来亲戚们会接连的跟我寒暄,在北方的年跟北方区别还是很大的。仅仅是家里的装饰就彰显了一切。屋檐上挂满了爆满的玉米,高挂着人们*澄澄的热情;春联占据了大门,幸福的滋味已溢出了整条街道;屋内外有着到处可见穿成串的红辣椒,像是成串的鞭炮。走进屋门,一大家子足足十几口人坐在床边,聊着一年的收获与喜悦。

过年孩子们有的手攥着打火机,有的抬着几盘鞭炮。胆小的则躲的老远,却还伸着脖子看着,几个大胆的孩子一手捂着耳朵,半蹲着点鞭炮,点着了就猛地往远处跑······还有打雪仗,每每打起雪仗,用手一抓一把沙一般的雪,两手用力的团一团,再使尽全身解数往目标一扔,就看那雪团在空中星星点点的散落,像是流星一般带着一条绚丽的尾巴。若是真的到了身上,也就啪的一声散在帽子里,袖子里,脖子里全是。

到傍晚大人们也就开始忙碌了,站在院子里便能闻到每家每户不同的辛香和丝丝拉拉翻炒的声音,到开饭的时间,首先摆上的定是凉菜,接下来鸡鸭鱼肉各色菜都会端上来,这“满汉全席”总能摆满一桌,虽然有的菜是我见过且尝过的,但每一口都能给我带来无限的惊喜。

春节的气息其实从小年就开始浓郁了,气息笼罩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忙碌着,除夕之夜,可真是热闹非凡,家家灯火通明,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快杯畅饮。每逢当日我们都会熬夜守岁一起玩乐。吃过饭,大家都坐在炕头,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外面更是响起了烟花爆竹的声音,噼里啪啦更充实着春意年味的气息。

一大家子人伴着月色,听着礼花声。看着精彩纷呈的春晚,其乐融融。笑声把我们包成一团,新年会冲淡一年中的苦恼和不开心。让每个人都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中,北方的春节不仅仅是中国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作者:武警执勤第四支队十一中队张斌斌

作品9《与君杯、山河无恙》

向上滑动阅览

盏盏屠苏生紫气,

然然贯斗耀东西。

绿波嫩水沾沾喜,

有底欢情在岁夕。

春酒红红春菜碧,

一如疏影好消息。

乌犍五尺驱群疠,

滚滚八百里奔蹄。

作者:高荣居民区梦笔

作品10《拜年那些事》

向上滑动阅览

过大年啦!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我都特别期待。

年三十,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长辈精心准备的年夜饭,一边守着电视机看着春晚的小品。笑声不断。

年初一早上,我最期待的就是穿上红红火火的新衣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也祝福我们晚辈学业事业有成。他们笑盈盈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红包,当我拿着这沉甸甸的红包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呢!

今年父母带我们去了南翔古漪园。一进园,一个巨大的牛年巨型纸灯在眼前,寓意着新的牛年,牛气冲天,大吉大利。园内各种颜色的灯笼高高挂起,有红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植物园里,一朵朵报春花、迎春花、梅花争相开放,小河旁柳树抽出新芽,垂下腰对着清澈的河水梳妆打扮起来。小鸟不时地在枝头鸣唱,歌唱着春天的来临。园内游乐园里各种攀爬、跳远、拉环我玩得畅快淋漓。逛完古猗园,吃上上海嘉定特有名小吃:小笼包。热气腾腾,寓意着牛年日子蒸蒸日上。嘉定老街,人流如织,有年糕店、小吃店、玩具店……大家逛着,吃着,买着,享受假日里的悠闲和热闹非凡。嘉定云翔寺,一座千年古刹。烧上一柱香,许下我新年的愿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改正有点粗心的毛病,学习上更上一层楼。祈福今年的好运。

中国年是什么?是万家灯火,举家团圆、是红红火火,张灯结彩、是热闹非凡的庙会、是声声美好的祝福……浓浓的中国年,是我们华夏儿女应该传承下去的传统节日。家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和温暖的臂弯。

作者: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孙思涛

你们家乡有什么拜年习俗,

记忆中的拜年趣事,

牛年的新年愿望,

欢迎留言告诉渡小牛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为您喜爱的作品投上一票吧

(每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晒年味,贺新春放眼康康,佳作连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