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衣仪文化一定要知道的历代龙纹演变
TUhjnbcbe - 2023/10/9 17:27:00
白癜风的初期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

龙凤是中国最重要的吉祥物。龙是一种神圣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皇威的标志。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多次变化,造型极为丰富。

史前龙纹

史前龙纹

新石器时代的玉龙

史前龙纹稚拙而古朴。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起源于新旧石器时代交替的远古时代。那时的龙已成为原始氏族的图腾,龙纹虽然已具蛇形特征,但是尚处于蒙昧的雏形状态,造型还未形成完整的形象体系。然而依旧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具有稚拙、古朴的原始之美。

商周龙纹

商周时期出现的龙纹

商代龙纹玉

商代龙纹玉

商代龙纹神秘而狞厉。龙纹质朴粗犷,近似无肢爪的爬行动物,纹图仍然沿袭半坡和夏墟龙纹的脉络,形体上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角和足。商周龙纹构图严谨,纹饰变化夸张,多以直线表现高浮雕的龙纹主题,铺以细密的云雷纹、回纹等。

春秋战国龙纹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的龙纹

春秋战国的龙纹神采飞扬、精细、浪漫,具有激越、动荡的时代特征,吉祥寓意得到加强,龙的形象逐渐趋于写实的兽形,形体上增加了虎的四足,变得威武雄健,华美而富有生活气息。这一时期的龙体形态多种多样。如单体或多体、有角或无角、俯伏或侧曲、卷曲或缠绕。造型不仅有分岔角兽型,还有变体的龙头与几何纹、蔓藤纹、蔓草纹相结合的组合型。秦汉龙纹,古拙而雄健。人们着意刻画龙的性格和动态,龙的形象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兽足、蛇躯、呈无鳞甲的走兽状,威武激昂,气势不凡。

隋唐龙纹

唐代龙纹镜

隋唐时期龙纹宫毯

隋唐时期龙纹图案雍容、华贵。逐渐从走兽状向蟠行状过渡,形体饱满丰腴,品相介于蛇与兽之间,有龙嘴、龙角,其腿长、肢强、爪健,如猛兽,龙体盘旋多姿,彰显出富丽尊贵的仪态。

宋代龙纹

宋代熏香炉出香龙纹支钉

宋代龙纹玉带板

宋代时期的龙纹典雅而洒脱。龙纹应用更加广泛,宫廷龙纹和民间龙纹形成了同步发展。宫廷龙纹造型突出神性,金碧辉煌、精巧典雅;民间龙纹则寓意吉祥、素雅秀美、气韵生动。宋代龙纹经历了从古拙到细致、从僵硬到生动、从无爪无鳞到有爪有鳞、从单龙对龙到成组多龙的演变过程,日趋成熟完善,并以分岔形的龙角作为定型样式,奠定了后世龙纹的写实风格,龙体态修长,洒脱矫健。

明代龙纹

明代官窑琉璃龙纹瓦当

明代青花云龙纹大盘

明代铜器龙纹铜香炉

明代时期的龙纹精致而端庄,作为皇权象征的龙纹进入了强势*金时代。在“真龙天子”的世界里,龙的踪迹无处不在。但龙形有别,五爪为龙,四爪、三爪为蟒。双角五爪的龙由皇帝专用,三爪、四爪的蟒可为民用。大臣朝服的图案规定:九卿以下文武百官限穿蟒服、忌着龙袍,蟒数及色彩根据官职各有规定。造型上,有状如行走的行龙、盘成圆形的团龙、头部呈正面的正龙、头部呈侧面的坐龙、头在上尾在下的升龙、尾在上头在下的降龙。形态上,有鳞的称蛟龙、有角的称虬龙、无角的称螭龙、有翼的称应龙、一足称夔龙、一头双身称肥遗龙等。根据性情,有栖水的蜻龙,祥云缭绕的云龙,喜火的火龙等。

清代龙纹

清代龙纹青花瓷大瓶

清朝凤冠上的龙纹图案

清代龙纹补子

清代龙纹精繁而华丽。此时的龙纹体形巨硕、龙发披散、锯齿形腮,龙身略微拉长,鳞纹刻画均匀,尾部呈秋叶形。造型上,有头尾相交的团龙、盘于梁柱之上的蟠龙、空中腾飞的翔龙等。构图上,大多是满地、串枝、散点、几何、适合形式,章法多变,结构组织更为紧凑。龙纹多以云纹、海水相陪衬,龙翱翔于云海之间,称之为海水云龙纹。

我国对龙的赞颂和求祈由来已久,形式多样,如民间有农历二月初庆祝龙灯节的习俗,人们用爆竹扎*形,然后燃放,表示飞龙升天,祈盼当年有好兆头,也表达普天同庆、吉祥如意的寓意。龙纹起初只有皇家使用,后来才走向民间,逐步世俗化,为广大百姓所钟爱。龙的适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到建筑等一切带有装潢图案的领域之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上至豪宅大院,下及陋巷小户,都可轻易地寻觅到它的踪迹。龙纹早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扫一扫

1
查看完整版本: 衣仪文化一定要知道的历代龙纹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