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乌蔹莓,可不要望文生义啊 [复制链接]

1#

作者

谢决明

自然爱好者

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留意观察乌蔹莓这种有趣的植物是在一般人绝想不到的地点,动物园食草动物的运动场。

去过国内动物园的朋友应该对于放养梅花鹿和斑马场地那种寸草不生的场景印象深刻,无聊的食草动物会扫荡眼中看到的一切绿色,让印象中本该绿油油的场地如同荒漠,如何给这些动物场馆植绿是很多人尝试后无奈放弃的项目,后来我想尝试攻一下这个难题,换了一种新思路:留意动物不爱吃的植物种类,于是就看到了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

乌蔹莓是葡萄科的植物,结出的果实也像缩小版的紫黑葡萄,尤其是名字中还带个“莓”字,如果凭一般的经验判断它是可吃的,这样想真的是低估梅花鹿麋鹿斑马们的智商和口味了,它们会平静地咽下涩嘴的草料,却留着乌蔹莓累累的果实让我这个老花+近视的人去慢慢观察研究,很能说明问题了。

漂亮的乌蔹莓花序

乌蔹莓的叶子非常有特色,5小叶构成鸟足状(其实没有五趾的鸟),也有说像龙爪的,别名因此有五叶藤、五爪龙、五叶茑、五将草和五甲藤等等叫法,《江苏植药志》还载别名“绞股兰”,看官莫被瞒过了,此物跟大名鼎鼎的绞股蓝其实没啥瓜葛,不学植物的人光看图有可能混淆,绞股蓝是葫芦科攀援草本,卷须从叶腋生出,而乌蔹莓的卷须是跟叶子对生的;绞股蓝叶子奇数,有3/5/7片的,乌蔹莓则是很稳定的5片叶。对植物没有感觉的不只是《江苏植药志》的编纂,乌蔹莓的词条插图还有跟五叶地锦混淆的,谁让它们都是五叶一组,而且还是葡萄科的。

叶子基本上都是5片一组的,有点像脚爪

研究表明,导致食草动物不吃它的原因是含有生物碱、鞣质、皂甙、*酮类等成分,直觉上的口感是“苦酸、寒”,但就是这种应该很难吃的东东,在好几本药物本草类著作中赫然写着“无*”,其判断某种物质“有*”的标准大概是吃了不省人事吧!在药书记载中,称乌蔹莓的作用是清热利湿,解*消肿,能治咽喉肿痛、尿血,跌打损伤和*蛇咬伤,留意了一下,外敷的比较常用,内服的通常不会超过1两,但是不管怎样,遇到尿血和*蛇咬伤这样凶险的病症,医院急诊,而不是去寻这些草根。

我拍到过叶子被啃得一塌糊涂的乌蔹莓,有人会不会以此觉得既然虫子吃了没事,我们是不是也能吃?为了说明究竟,我不计较夜里被蚊子叮咬的麻烦,专门拍到了这种敢吃乌蔹莓的虫子的视频

被啃得千疮百孔的叶片

这种漂亮的十星瓢萤叶甲Oidesdecempunctata偏爱葡萄科植物,除了吃乌蔹莓,也吃五叶地锦和野葡萄的叶子,在重拾自然早期的推文中我概要介绍过叶甲,它们是一些很讲究的吃客,懂得避开输送防御性有*物质的叶脉管道,专吃别的虫子不敢吃的有*植物(叶肉中*性相对不很强),所以由此推断,它们嘴下的乌蔹莓不是谁都能吃的。

我试图找到人们给它起“乌蔹莓”这个大名的由来,可能是它跟白蔹(也是葡萄科大家族的)这种植物有几分相似,而果实更加乌紫,所以是乌蔹,至于这个“莓”,切不要望文生义地觉得它跟蓝莓黑莓有啥瓜葛,如果不是对植物有系统的认知,光凭过去的人对古书《植物名实图考》黑白插画的审读,还是比较容易将这种植物5片一组的叶子以及浆果的样子跟树莓(悬钩子)相提并论的,所以我墙裂建议那些想认植物的朋友不要从书本上去认知,最好还是走到大自然中实地看实物,当然,最好不要手痒嘴馋,很容易出事的。

样子有点像白蔹,果实乌紫,插图上看起来像树莓,这么多元素组合起来,你会给它起个啥名字呢?

依然还是叫乌蔹莓噻!只不过不要从字面上去乱想“可不可以吃”这档子事情就行咯!

乌蔹莓的黑色果实,别乱吃哟!

-END-

编辑

刀刀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