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说到这,你的脑中是不是立刻就出现了龙的画面?
但是你知道吗?这只是龙形象的冰山一角。
我们脚下的土地,对龙文化的崇拜已经有了超过八千年的历史,而我们如今看到的龙形象是在宋朝之后才流传下来的“龙九似”形象。
在此之前,龙的形象曾几度被改变。
要探究龙形象的改变,我们自然要通过考古发现的文物来追寻龙形象的改变。
数千年前的上古时期,龙的形象往往带着比较明显的动物演变的过程,如猪、鳄鱼、蛇、牛等。
考古挖掘出来的这个时期的玉龙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这个时期的玉龙往往呈现C状或环装,这些玉龙的头部有的像猪,有的像蛇,有的如同鳄鱼一般,还有的长有牛角。
到了先秦时期,龙形象出现最频繁的地方变为了青铜器。往往以龙纹的形象出现。
这个时代的龙地位不算太高,夏朝前后更是有豢龙氏和御龙氏两个养龙大家,据说他们养龙是为了吃。
而带有龙纹的青铜器往往用于祭祀当中,尤以周地和楚地为重。此时龙的形象极为简单。
在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开始与帝王画上等号,秦始皇被称为祖龙,刘邦更是自称由龙所生。
下图为穿着龙袍的秦始皇,龙袍之上的龙形象开始变得丰富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代,龙的地位水涨船高,龙的形象也变得威武了起来。
这个时期的龙,往往都带有翅膀。即我们常说的应龙。
到了唐朝,佛教文化盛行。
印度文化中的异兽那迦,身体似蛇,有剧*,具有行云布雨的能力,由于外貌和特性都与龙相似,在译者口中,那迦便被译为龙。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于是便出现了今日熟知的四海龙王的形象。
四海龙王被赋予掌控着行云布雨的能力。
因为龙行云布雨的神职与力量,龙在中国这个农耕文明的地位再次拔高。
如文章最初所说,在宋朝之后“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九似形象成为了龙的既定形象。
到了明清时期,龙的爪数成了区分龙的地位的标杆。皇帝配五爪金龙,皇子衣饰四爪。
值得一提的是,五爪金龙并不是有五个爪子,而是一只爪子上有五根指头。
明清时期龙的形象便是如今我们最为常见的龙形象,相比较之前的数个时期的龙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欢迎在评论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