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乌蔹莓还叫什么名字,它具有哪些形态特征和用途 [复制链接]

1#

关于乌蔹莓的名称分三个方面说明。首先乌蔹莓是这个植物的正式中名,出自《唐本草》,在书面交流中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它是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第二是学名为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这个学名是在年正式命名发表的,用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中;第三就是乌蔹莓的别名,主要是各地的叫法和一些书籍的记载,如在《台湾植物志》中把乌蔹莓记载为虎葛;各地把乌蔹莓叫猪婆蔓、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莓、地五加、过山龙、五将草、五龙草等等,这些别名在民间常叫大家都知道,但不能在书面交流中使用。

关于乌蔹莓的形态特点:生性是草质藤本,茎有纵棱,并且有卷须,卷须与叶对生,卷须顶端有2-3分叉;叶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片,叶柄着生于茎枝处常带紫红色;

聚伞花序腋生,花两性,花朵小,*绿色,花萼不明显,浅杯状,花瓣4个,雄蕊4个,3-8月开花,

浆果圆球形,直径6-8毫米,成熟时黑色,8-11月果实成熟。

关于乌蔹莓的用途,乌蔹莓通常生长在山谷林中、山坡灌丛中、果园也经常生长,由于它的藤茎长,枝叶量大,蔓延快,生长在果园时人们常当恶性杂草对待,是根除对象。但乌蔹莓也有利用价值,一是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活血散瘀、消肿利尿功效,药用时请遵医嘱;

二是它的嫩茎叶可以作为喂猪饲料用;三是由于它的攀爬能力强,人们常作为防护珊栏旁种植的植物,当绿强有防护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