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书速递第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超遥远星星的光线就成了某个还没有和我们谋面的过去的一部分,它也是我们的将来的一部分。

——让·鲍德里亚

01诠释建构

基本信息

作者:[德]汉斯·伦克

译者:励洁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诠释理性批判

出版时间:-05

ISBN:8

丛书名:当代德国哲学前沿译丛

作者简介

汉斯?伦克(HansLenk,-),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被称为科技伦理的“集大成者”。“引起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以及“最早注意到技术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哲学家。曾任世界哲学协会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是科学哲学和行为学理论、技术哲学、运动哲学和伦理学。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精神科学和历史学科以及所谓的“理解的科学”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客观的自然科学和理解的科学之间出现了一个壁垒。在本书讨论的中心问题就在于,认识论能否对弥补这条鸿沟做出贡献。作者认为,诠释建构主义首先被构想和发展成方法论的思想。它能够在传统认识论模式下被理解和构建成康德的超验诠释方式,因此成为人类这一文化和符号本质的一种认识理论。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从先验唯心论和内在实在论到实用方法学诠释论和先验诠释论

第二部分

第三章作为行为和建构的诠释

第四章作为图式运用的诠释

第五章诠释性的图式化行为

第六章感知和诠释

第七章作为诠释建构的想象

第八章作为诠释建构的意向相关项(胡塞尔)

第九章作为诠释建构的思维模型

第十章作为诠释建构的内容与思维意涵

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作为诠释建构的假设、理论和概念

第十二章规约式演绎论和诠释建构主义

第四部分

第十三章深层诠释VS表层诠释

第十四章多元诠释论:图式呈现的多义性和神秘运用

第十五章作为实用诠释主义的视角主义

第十六章极端诠释论的问题

第十七章从康德先验论的角度来看诠释建构模型在认识论和哲学中的必需性

第十八章作为诠释建构的象征形式:先验阐释学家卡西尔

第十九章作为诠释建构的世界统一性:实在化的世界模型在诠释主义中的根源

第二十章被诠释论渗透的实在性,结构化的实在论和建构诠释主义

第五部分

……

第十部分

参考文献

内容索引

人名索引

02哲学与*治经济学

基本信息

作者:[英]詹姆斯·博纳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译者:张东辉/夏国*出版时间:-04ISBN:0

作者简介

詹姆斯?博纳(—),经济思想史家,除了著有《哲学与*治经济学》《人口理论:从罗利到亚瑟?杨》等著作,还编辑了《李嘉图致马尔萨斯的信》《李嘉图致特罗尔的信》《亚当?斯密藏书目录》。博纳也是马尔萨斯研究专家,著有《马尔萨斯牧师》《马尔萨斯及其著作》。他还是《帕尔格雷夫*治经济学辞典》的重要撰稿人,也是较早将奥地利经济学派介绍到英语学界的学者之一。

内容简介

《哲学与*治经济学》是经济思想史家詹姆斯?博纳的代表作之一,是西方经济哲学思想史的经典之作。本书探讨了上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下至德国古典哲学家和马克思的西方*治经济学与哲学彼此影响和演变的历程。作者谙熟于各思想家著作,对各种材料信手拈来,论述详略得当,行文清晰晓畅,是难得的思想史佳作。

目录

导言第一篇古代哲学第一章柏拉图第二章亚里士多德第三章斯多葛学派与伊壁鸠鲁学派第四章基督教

第二篇现代哲学I自然法第一章格劳秀斯的先驱第二章格劳秀斯第三章霍布斯第四章哈林顿第五章洛克第六章大卫·休谟第七章重商主义体系与重农主义者第八章亚当·斯密第九章自然权利与自然法

第三篇现代哲学II功利主义经济学第一章马尔萨斯第二章边沁与詹姆斯·密尔第三章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第四篇现代哲学III唯心主义经济学第一章康德第二章费希特第三章克劳泽第四章黑格尔

第五篇现代哲学IV唯物主义经济学与进化论第一章卡尔·马克思第二章经济学与进化论的关系第三章总结年增补索引译后记

03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

基本信息

作者:郭绍敏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01

ISBN:2

作者简介

郭绍敏,现为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在《中外法学》《读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作品有:《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殷墟的黎明》(诗集),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大一统的史诗:三国新解》,河南文艺出版社年版;《只有河南——戏之国》,河南文艺出版社年版;《铁塔》(诗集),崇文书局年版;《双重生活的戏剧》,崇文书局年版;《道、法律与空间——一位法学学者的跨学科沉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学术随笔(诗化评论)的形式书写“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且不像格奥尔格那样只书写本民族,而是将眼光投向普遍历史,在普遍历史中重新诠解中华*法文明和历史。本书按历史顺序共分五辑,并辅以大量注释,交待相关知识和背景。第一辑为“古代”,第二辑为“中古(中世纪)”,第三辑为“近现代”,第四辑是“瘟疫、医学与帝国”,第五辑是一些自由诗。

目录

第一辑从地图上抹去的名字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比塞弗勒斯

……

阿提拉年叛教者作为拦阻者的基督教帝国第二辑日耳曼尼亚十八训导书中世纪的第二天狄奥多娜……

当中国称霸海上细密画中的年黑暗时代忽必烈、柯勒律治与卡尔维诺第三辑哥伦布、哥白尼和哥舒翰法概念的含义论占取……

在边缘自然权利与历史鲁迅的国际法思想决定时刻第四辑瘟疫、医学与帝国第五辑欧洲公法的终结历史法学派的基本思想……谢林:世界进入世界时代剩余的时间

04孤独传

基本信息

作者:[英]费伊·邦德·艾伯蒂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副标题: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原作名:ABiographyofLoneliness:TheHistoryofanEmotion译者:张畅出版时间:-05ISBN:9

作者简介

费伊?邦德?艾伯蒂(FayBoundAlberti),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未来领袖学者,现为约克大学高级讲师,研究涉及药物、身体、性别和情感等,另有著作《心的问题:历史、药物与情感》《纷扰尘世:历史与文化中的人类身体》等。

内容简介

《孤独传》融合了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等,力图还原孤独的隐秘历史与复杂意涵。本书的每一章聚焦孤独的某种形态,探究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在书中,艾伯蒂旁征博引,梳理了19世纪至今的信件与日记、哲学文本、*治论述、医学文献等,研究了包括西尔维娅?普拉斯、维多利亚女王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的经历,并分别探寻青少年、独居者、老年人、无家可归者等不同人群的孤独体验。

孤独不仅是一种个体感受,它还与婚恋、医疗、教育、养老、社会福利等议题息息相关。从更宏观的角度,《孤独传》审视现代社会如何被孤独改变,帮助人们学会与孤独共存,以平和澄明之心面对自我与世界。

目录

导论孤独,一种“现代流行病”第一章当“孤身一人”变成“孤独”:一种现代情绪的诞生第二章一种“血液病”?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长期孤独第三章孤独与缺失:浪漫之爱,从《呼啸山庄》到《暮光之城》第四章丧偶与丧失:从托马斯·特纳到温莎的寡妇第五章晒图焦虑症?社交媒体与线上社区的形成第六章一颗“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反思老年孤独第七章无家可归与漂泊无根:没有一个能叫“家”的地方第八章喂养饥饿:物质与我们孤独的身体第九章孤独的流云与空荡荡的容器:如果孤独是件礼物结语在新自由主义时代重构孤独注释延伸阅读姓名及名称索引主题索引

05古代中国内陆

基本信息

作者:[美]傅罗文/陈伯桢

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原作名:AncientCentralChina:CentersandPeripheriesalongtheYangziRiver

译者:戚轩铭

出版时间:-06

丛书名:汗青堂

ISBN:7

作者简介

傅罗文(RowanK.Flad),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罗泰(LotharvonFalkenhausen)教授,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傅罗文教授在中国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多年,长期致力于研究复杂社会在早期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对生产技术的历时性变化、生产与祭祀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国早期社会中的动物角色等课题尤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