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即使你不常看武侠小说,但这三个人的名字你应该都耳熟能详:金庸、古龙和梁羽生,这三人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们的作品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长。
虽同为武侠小说大家,相比之下,梁羽生比另外两位要低调许多。写出了《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作品的梁羽生,不少作品还被改编成了影视剧。
年,本名陈文统的他第一次以“梁羽生”这个笔名发表《龙虎斗京华》。和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和打打杀杀不同,梁羽生强调武侠“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他笔下的主角是名士风流,名士要吟诗作对,他就趁机将自己的诗词融入其中。比如,《白发魔女传》的卷首词《沁园春》就是他自己所作:“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
在30年间,他共写了35部武侠小说,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以《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羽生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共同构成了华语文学界的奇观,两人都有大批读者,难分伯仲。
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逝世,享年85岁。梁羽生先生的小说也许没有金庸的机智和古龙的奇诡,但却有着批判精神、人文情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
近年来,我们也曾出版过多部与梁羽生相关的图书,其中,“梁羽生书苑丛书”已经出版两种图书,分别是《文心侠骨——蒙山之子梁羽生传》《梁羽生轶事》,除此之外,梁羽生的《笔画六照》等作品也曾在我社出版。今天,我们根据《梁羽生轶事》整理了梁羽生先生生平二三事,希望透过这些事迹,提供一个更多元的视角,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武侠小说大师。
梁羽生二三事
1.与金庸的情谊
梁羽生与金庸的缘分始于年梁羽生进《大公报》应聘翻译时,当时面试他的就是金庸,金庸觉得他的英文合格,就录取了,后来金庸回忆说,梁羽生的中文比英文好得多,“他的中文好得可以做我的老师”。
梁羽生和金庸都喜欢武侠。年,两人都转到《新晚报》任职后,他们常在办公室聊武侠,谈起最多的便是白羽的《十二金钱镖》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晚年时,金庸在写给梁羽生的悼文中如此描述当时的场景:“那时文统兄每天下午往往买二两孖蒸、四两烧肉以助谈兴,一边饮酒,一边请我吃肉,兴高采烈。我不好孖蒸和烧肉,有时只好开一瓶啤酒和他对饮。”
金庸与梁羽生在下围棋
年,在《新晚报》总编辑罗孚的劝说下,梁羽生开始创作《龙虎斗京华》,被誉为“新派武侠开山之作”,在当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年2月,梁羽生的第二部小说《草莽龙蛇传》连载完,未能续上新作,于是编辑紧急找金庸写稿,金庸当时可谓对写小说是零经验,但架不住编辑催稿,于是硬着头皮开始写,这便有了《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连载,“金庸”这个笔名也第一次亮相报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两人都因武侠小说而名扬天下,彼此间也惺惺相惜:两人都好围棋,梁羽生将金庸送他的旧棋一直保存完好,在晚年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也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而金庸也会在梁羽生的故乡蒙山县建梁羽生纪念公园时,立即应邀提字送去,并且公开提及梁羽生指点过他撰写小说:“梁羽生指教过金庸,而且金庸欣然受教。”
2.阔别四十二年的故乡蒙山
梁羽生是在离家四十二年之后,才第一次回到故乡蒙山,他在途经梧州游白云山时曾作诗:四十二年归故里,白云犹是汉时秋。历劫沧桑人事改,江山无恙我重游。
蒙山在历史上颇有名,它是年太平*起义以来攻克的第一座城,梁羽生一直对太平天国史颇有兴趣,在他刚从桂林高中毕业,因为战乱而不能升学时,便拜了抗战期间避难蒙山的学者简又文为师。简又文的第一部有关太平天国史的著作《太平*广西首义史》就是在梁羽生家中完成的。
时隔多年回乡,梁羽生对蒙山建设印象最深的是蒙山县立中学和蒙山制药厂。他在《还乡小记》中回忆起了蒙山与多年前的不同:
在蒙中读书时,只有初级中学,学生百多人;现在则是兼有高级中学的“完全中学”了。学生更是增加十倍有多,有一千多了。图书馆的规模亦甚可观,有图书十多万册。听负责人介绍说,蒙中的办学成绩在全国也是有数的。中央电视台曾有一集纪录片介绍。
年,梁羽生回到故乡蒙山中学
蒙山制药厂更是从无到有,而且颇有特色。它的产品中有若干种的主要成分是从野生植物“绞股蓝”提炼的成药,对高胆固醇和老年慢性气管炎有显著疗效;目前还在试验阶段的,还有一种是对肝癌、肺癌、食道癌等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据厂长李康荣君说明,目前在临床实验阶段中,已有了颇多疗效良好的病例,但要等待专家的验证之后,方能‘正式推出’。
3.与桂林的深厚情感
梁羽生曾在桂林中学度过了三年高中生涯,对桂林有较为深厚的情感。他写过一篇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专门探讨“桂林山水”,文中借各种史料追根溯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由来:
《临桂县志》说:“桂林山水名天下,发明而称道之,则唐宋诸人之力也。”最早描绘桂林山水的诗句是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作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到了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称赞“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但还只是说山;稍后,宋代学者在《西行草》称赞:“粤西山水奇胜甲天下”,“粤西”即指广西的桂林,兼及山水了;到了南宋的李曾伯做广西制置使时,有《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一开头就说:“桂林山川甲天下”,“川”亦即“水”,后来就演变成“桂林山水甲天下”了。但把这句话入诗的,则是清代的诗人金武祥。他的《遍游桂林山岩》有句云: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从此“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就真是传遍天下了。
年,梁羽生受邀回到母校桂林中学参加校庆,他对当年的同学依然记忆尤新。他即兴挥笔,给母校题了“文心侠骨”四字。当晚,他还寻找桂林米粉作为夜宵,并向记者回忆起了在桂林读书的高中时期——除书本外,几乎是桂林米粉伴随他3年。当如愿以偿品尝到米粉时,梁羽生感慨:“好久没吃了!”
年,梁羽生回到母校桂林中学
在作客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时,梁先生还谈到所著《广陵剑》中的故事,就是以广西师范大学独秀峰为背景所写的。
编辑整理自《梁羽生轶事》和桂林旅游网
——延伸阅读——
梁羽生谈历史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异同
武侠小说以及侦探小说之类,非到最后一句都不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历史小说你一定知道。所以才更是要写得生动,更是要写得有深度,思想性的深度、艺术性的深度,写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用悬疑的手法。武侠小说可以用,侦探小说可以用,让你猜结局,让你猜他有几个老婆,让你猜他的老婆死掉没有,等等。而历史小说是要真刀真枪要真实的,要你有这样的功力才能搞。这里面技巧方面又有所不同的。历史小说里的人物都有使命感,某一个重要的时代关头,像谭嗣同他觉得他应该救国,他有这个使命感。武侠小说呢,这方面不是它所要写的东西。它用武力手段达到“侠”的目的,经常是英雄感多,而历史小说真正英雄感倒并不见得多,一般是使命感多。
总之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差别的地方也很大。历史小说是要更严谨的考证,而武侠小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这两方面也有所不同。历史小说不用想象力,它不用你跑野马也可以写得好,这并不是说这个就高于那个,而是说它所特别需要的特点。历史小说对史料要求是严格的,很多细节要考证,武侠小说在这方面是敬而远之,但是要有想象力,这是它的特点。从武侠小说到历史小说,那是很长的路,我是不是有七十岁我不知道,假定——我也不能造谣,像姚雪垠十五年才写完第一卷,假定我照他的路子,那我要七十五岁才能写出一部历史小说。我现在要修改旧作,假如我有七十岁的命,希望我能写出来,因为这条路是很长的。
本文摘选自《梁羽生轶事》中整理的
梁羽生到新加坡参加国际书展发表的专题演讲
《梁羽生轶事》
著者:陶钢/陶桃
本书主要收录梁羽生亲朋故旧的各种回忆文章,以及梁羽生在不同时期的讲话和文章。其中在新加坡的两篇演讲均为首次发表。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梁羽生的方方面面,读者不但可以由此了解这位武侠大师的童年趣事、武侠情缘,更可以由小见大,感受到时代对人的铸就。本书因此具备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不但是梁羽生个人的一份资料,更是蒙山乃至整个广西和整个中国在艰苦年代的珍贵回忆,对武侠文化研究者也具有相当重要的资料价值。
《文心侠骨——蒙山之子梁羽生传》
著者:陶钢
本书是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的一部传记。梁羽生是广西蒙山县人,自幼受到家乡地理人文环境的熏染,高中时在桂林求学。可以说他的整个青年时代都在广西度过,没有广西阶段的文化积累,就没有后来的武侠小说大师。本书作者以梁羽生乡亲及忘年交的身份,立足大量资料,辅以民间口述历史,详细叙述了梁羽生一生和家乡的点点滴滴,图文并茂,具有出色的历史人文价值。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