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自古功臣难善终,同是开国功臣,为何有的人不得善终?本该属于儿子的*权传给孙子,儿子就造反夺权。没错,咱们来聊的就是明朝初期的事情。
一、乞丐变君王
从一个乞丐一句走到开国君王,34位开国功臣29位死于他手,到底是一代王权独霸的昏君,还是谋略惊天的明君?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总是这么极端。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朱元璋这种疑心颇重的君王面前,功高盖主的结局就只有一个,你说他是王权至上不顾情意和功勋的昏君,那为何他杀了大大小小4万名朝臣,却无一人有“反骨”。
朱元璋绝对不是骨子里权利滔天,触碰我王权者皆诛之人,要知道他从一个乞丐走到一代君王经历过多少辛酸,他手上的王权是无数次的出生入死换来的,得来不易所以他疑心深重,不能容忍这来之不易的王权被“侵犯”,在刚刚迎来喜报,甚至徐达还未班师回朝的时候,诸位开国功神要求加官封爵,这让朱元璋嗅到了一丝被威胁的味道,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心里已经开始谋划,要如何对付这些开国功臣。
在明初四大案中,最被广为流传的便是蓝玉案,说起蓝玉这个人于朱元璋关系极为特殊,他是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武将,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是凉国公,但最重要的是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蓝玉也算是粘上了皇亲国戚,所以做事风格比较飘,有点类似年羹尧,二位的结局也都是不得善终,所以伴君左右,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千万谨小慎微。然而同为开国功臣的姐夫常遇春结局就与蓝玉完全不同。
(二)蓝玉
用开国功臣4个字来形容蓝玉的战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公元年,蓝玉为破北元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这并不耽误他欲纳元嫔为妃,霸占良田,纵兵毁关的罪孽,其实最让朱元璋忌惮并且让他最后下杀心的是蓝玉拥兵自重,朱元璋已经指挥不了蓝玉部下,可想这对一代君王是多大的侮辱,说到底,大概是蓝玉的咎由自取亲手毁了他自己。
而他的姐夫常遇春,虽然结局也没有安享晚年,但一副朱元璋亲赐五爪龙袍画像传世至今,被后人津津乐道,常遇春虽不及徐达与朱元璋的年少情深,但是半路追随朱元璋的他,也颇得朱元璋的欣赏。
因为朱元璋残杀功臣一直是他的污点,常常被人诟病,所以后人对常遇春的死猜测颇多,甚至有人认为是朱元璋下黑手,但是作为明朝第一武将,可以说没有常遇春,许多仗是无法打赢的,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清除隐患”都是在明朝根基稳固后进行的,如杀蓝玉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而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去世了,那时候明朝刚刚建国,可以说朱元璋那个时期是非常需要这些文臣武将的,所以也不会大开杀戮。
所以后记载的常遇春死因“卸甲风”还是真实性极高的,毕竟40岁正值壮年,又恰逢开国兵荒马乱用人之际,一朝国*又岂会残杀第一武将?
对于说朱元璋不会在那个节骨眼对常遇春下黑手还有另一重原因。
(三)常遇春
常遇春作为蓝玉的姐夫,同时又是朱元璋的亲家,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并且这个亲家可是未来的国丈,传位继承这件事上,朱元璋是非常“传统的”,马皇后虽然有5个孩子,都是嫡出,但是朱元璋一早便把继承人定位长子朱标,并把常遇春之女赐为朱标的正妃,也就是未来的皇后。
即便是后来朱标病故身亡,朱元璋也没有传位于其他的嫡子,而是直接传位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证明了朱元璋的“传统”,在他眼里朱标为大宗,其他儿子都是小宗,不可能传位给小宗。
而一早便把常遇春之女赐为太子的正妃,可见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喜爱和赏识远超他人。
被赐予五爪龙袍像一事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知道在古代君王对衣着等图腾标志显示君王地位是非常看中的,尤其是朱元璋这位疑心颇重的君王,所以这件事印证了在朱元璋心里,常遇春的功勋和品德是可以为王的,虽不能立他或者他后代的儿子为王,但是一早对于常遇春的女儿与太子朱标的儿子就是寄予厚望的,可以说为常遇春铺好了路。
但是无奈太子朱标早逝,这个时候理论上讲“传统”的朱元璋一定会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立朱标嫡长子朱允熥为皇太孙的,这里于情于理都轮不到吕氏与朱标所生的朱允炆,但是,当时无论立哪个为皇太孙,都太小了,没有能力自己主掌大权,就势必被有权有势“皇亲国戚”干预,
要知道如果立朱允熥为皇太孙,那将会被蓝玉和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四股势力强行干预,毕竟蓝玉靠着战功和地位可以说是各种兴风作浪,当时朱元璋必定认为如传位给朱允熥,那常遇春虎视眈眈的三个儿子迟早会架空自己的皇太孙,那这辛苦打拼的天下岂不拱手让人。
这里有一种说法,朱元璋为了立吕氏与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在常氏还没过世的时候,朱元璋将吕氏强行扶正,朱允炆拥有嫡子的身份,顺利继位。可见朱标病故后,朱允熥也就失去了“总决赛的门票”再无继位的可能。
事情到这种情况,即便没有朱允炆,也会有其他的皇太孙,反正永远也不会是朱允熥了,其实这一切的前因后果,从常遇春过世一切就有了定数,如果常遇春没死,蓝玉大概也不会如此为所欲为,那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大概也是永远姓常,继承常遇春的衣钵,大概这四个人也就不会激起了朱元璋的戒心。
如果是这样即便太子朱标病故,也会顺利传位朱允熥[tēng]吧,那也就没有朱允炆的事了,后续有常遇春扶持朱允熥稳固根基,大抵也就不会有朱棣夺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