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治疗白癜风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今日推荐:《海风下》作者:[美]蕾切尔·卡逊。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三卷河海之交
另一群待在盐沼旁较深一些水域中的海鳟则逃脱了被冻死的厄运。两次大潮之前,这些海鳟从它们位于海湾上游处的觅食地游下来,来到了通向海洋的水道之中。在这里,强劲的退潮给它们带来了从许多河流而来的冰冷水流,让它们可以从浅滩和泥滩中游走。
海鳟游入了一个更深的峡谷,这是三个相连的山谷之一,它们的形状就像是一只巨型海鸥在海湾入口的松软沙地上踩出的深深的脚印。峡谷的底部指引着海鳟不断向下,游了一英寻又一英寻,进入了一片更为宁静温暖的水域之中。下方的河床上长着茂密的海藻丛,随着潮汐的运动兀自摇曳。这里潮汐的压力要比浅滩斜坡上的压力小一些,涨潮时最为强劲的水流运动都在上层水域中进行。退潮是一种冲刷潮,沿着山谷的底部冲涌而下,搅起沙粒,载着空空的鸟蛤壳一路跌跌撞撞,颠簸前行,从缓缓的山坡流入深深的山谷之中。
当海鳟进入海峡时,来自海湾上游的蓝蟹正从它们身下经过,从浅滩沿着斜坡慢慢向下游走,寻找着幽深而又温暖的洞穴来度过冬天。这些蓝蟹爬进了生长在海峡底部如地毯般厚密的海藻丛中,与之一起在此处寻求庇护的还有其他螃蟹、虾以及小型鱼类。
海鳟在夜幕降临之前便进入了海峡,那时退潮才刚刚开始。在夜间早些时候,其他鱼类游入了潮水中,随之一起穿过海峡,朝着海洋进发。它们紧紧地贴着海底游走,在厚密的海藻丛中穿行,而海藻也随着无数条鱼类游动的身体而左摇右摆。这些鱼儿是石首鱼,来自于周围的浅滩,是被严寒逼迫着游到此处的。它们一排排有序地游走着,三四条鱼排成一队,在海鳟的下方前行,享受着海峡的温暖水域,这里的水温要比浅滩高出许多。
清晨,海峡里的光线仿佛一片浓密的绿色迷雾,因为泥沙而显得朦胧昏暗。在上方十英寻的地方,最后一波涨潮的水流正推着纺锤形浮标那红色的锥形物向西边前行,对于从海洋而来的船只而言,这标志着它们已经开始进入海峡了。这个浮标拴在锚链上,微微倾斜,随着海浪翻腾起伏。海鳟游到了三道海峡的交界处——那个直指海洋的形如海鸥脚后跟的地方。
在下一次退潮时,石首鱼会穿过海峡游向海洋,去寻找那片比海湾更加温暖的水域。而海鳟则还滞留于此。
在临近最后一次退潮的时候,一群年轻的西鲱游过了海峡,匆匆向着海洋进发。它们的身体有一指之长,鱼鳞闪亮如白金。它们是由那年春天在支流中产下的鱼卵孵化出来的,也是同类中最后一批离开海湾的。数千条那年出生的其他的年轻鱼类早已经游过了浅滩,以及海湾那片淡水与海水交汇的水域,进入了浩瀚无垠的海洋之中,这片未知的水域对它们而言很是陌生。这些年轻的西鲱在海湾入口处的那片咸涩的水域中迅速游走,对这新鲜的咸味和海洋的运动节奏感到兴奋不已。
雪已经停了,但是风依旧从西北方呼啸而来,将白雪摞成厚厚的雪堆,而那在雪堆表面飘舞的雪花则被卷入空中,化作一股梦幻般的雪风。这种寒意凛冽刺骨,所有狭窄一些的河流两岸之间都已经被冰封雪冻,捕捞牡蛎的渔船也被锁在海港之中。海湾粉妆玉砌,覆盖在一层坚硬的冰雪之中。每次退潮,都会有来自河流的新鲜而又冰冷的水流注入,使海鳟所在的海峡寒意日增。
暴风雪过后的第四个晚上,倾洒在水面上的皎皎月光甚是明亮。风一吹过,这光芒便四散开来,化成无数星光,摇曳生辉,整个海湾上空光彩闪烁,片片雪花漫天飞舞,点点星光恣意飘摇。那天晚上,鳟鱼看到数百条鱼儿游入了它们上方深深的海峡之中,仿若银色光幕上的黑色投影一般,朝着海洋不断前进。这些鱼儿是其他一些海鳟,它们原本一直待在海湾上十英里处一个九十英尺深的洞穴里。那个洞穴是一条古老水道的一部分,曾经被海洋淹没,之后才形成了海湾。原本躺在形如海鸥脚印的海峡中的那些鱼儿也加入了从深邃洞穴而来的迁徙者的队伍,一起朝着海洋进发。
离开海峡之后,海鳟来到了一个满是连绵起伏的沙丘的地方。这些海底山丘甚至还没有海风肆虐的岸上沙丘稳固,因为它们没有海燕麦或者沙丘草的草根来保持稳定,从而无法抵挡从大西洋深处爬上斜坡的波浪推力。一些山丘坐落在水面以下几英寻的地方,每当暴风雨来袭时,这些山丘就会移动,成吨的沙子要么积聚成堆,要么四散飘落,而这一切在一次涨潮的短暂时间内便可完成。
在海底沙丘上游荡了一天后,海鳟向上游到了一处潮水汹涌的高原,那里标志着沙丘地区与海洋的交界处。高原宽为半英里,长为两英里,俯瞰着一条更为陡峭的斜坡,斜坡缓缓地向下延伸至绿色的深渊之中。浅滩本身距离水面才三十英尺。有一次,受西南风驱使的强劲潮汐袭来,移动了沙丘,同时毁坏了一艘开往港口的纵帆船。那时,船舱中还载着一吨重的鱼儿。这艘失事的纵帆船名为玛丽B号,它的遗骸仍然躺在沙滩上,船身陷入底下的泥沙之中。海藻从船的残骸和桅杆顶部长了出来,长长的叶子在水中轻舞摇曳,涨潮时漂向陆地,退潮时则漂向海洋。
玛丽B号一部分埋在沙子里,以四十五度的角度向陆地倾斜。一层厚密的水藻在它所遮蔽的地方以及右舷下长了出来。原本覆盖着鱼舱的舱门也在船只失事的时候被冲走了,现在船舱就像是甲板那倾斜的地板上的一个黑黑的洞穴一样——成了喜暗生物一个藏身的海洋洞穴。船舱里面堆了半舱被螃蟹啃食之后剩下的鱼骨头,当船只下沉的时候,这些鱼骨并没有被水冲走。甲板室的窗户已经被使玛丽B号沉船的汹涌海浪给砸碎了。如今,这些窗户被生活在沉船附近的小型鱼儿当作出入的通道,这些鱼儿也会一点点啃食窗户边上长出来的海藻。银色的月鲹、白鲳以及鳞鲀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从窗户里面进进出出。
玛丽B号就像这片绵延数英里的海洋荒漠中的一块生命绿洲,成为无数海洋小鱼苗——那些体型微小的无脊椎动物——赖以归属的地方。在那里觅食的小型鱼类会在所有的木板和桅杆处搜寻到鲜活的食物,而那些大型鱼类中的捕猎者和潜行者则会在此处找到藏身之所。
当最后一缕绿色的光芒渐渐变成灰色时,海鳟游到了沉船黑色的残骸附近。它们在船只周围捕食了一些小鱼和螃蟹果腹,它们从寒冷的海湾出发,经历了漫长而又匆匆的旅程,早已饥肠辘辘,幸好此时饥饿之感得到了满足。然后,它们便在玛丽B号那海藻丛生的木板附近安顿下来过夜。
海鳟群漂在沉船上方的水域中,无精打采,昏睡了过去。它们的鱼鳍轻轻地运动着,以保持自己的身体与沉船和自己同伴之间的距离。而水流则在浅滩上缓缓地移动,从海底慢慢攀上斜坡。
*昏时分,从甲板室的窗户和烂木板上的窟窿中络绎不绝、蜿蜒进出的小鱼队伍四散开来,成员们都各自在沉船附近寻找休憩之所去了。在冬季的海洋,暮色降临得会早一些,生活在玛丽B号里面以及周围的大型捕猎者迅速苏醒,活力四射。
一个长长的蛇形触手从鱼舱的黑暗洞穴中伸了出来,用触手上的两排吸盘紧紧地抓住了甲板。触手一个接着一个伸出来,一共出现了八条触手,紧紧地抓着甲板,这时一个黑色的身影从鱼舱中爬了出来。这个生物其实是一条大章鱼,它生活在玛丽B号的鱼舱里面。它滑过了甲板,溜进了甲板室下壁上的隐蔽处,它藏身于此,准备开始夜间的狩猎。当它躺在那些破旧而又海藻丛生的木板上时,它的触手一刻也没有停止动弹,而是忙碌地朝着四面八方伸展开来,搜查着每一个熟悉的裂口和缝隙,寻找着戒备不足的猎物。
没过多久,这条章鱼就等到了一条小青鲈。这条小青鲈正沿着甲板室的墙壁觅食,一口一口地啃咬着船只木板上的苔藓状的水螅虫,甚是全神贯注。于是,它丝毫没有察觉到身边的危险,反而越来越向前靠近。章鱼耐心地等待着,它的眼睛盯着这个移动的身影,到处摸索的触手也停止动弹。这条小青鲈游到了甲板室的角落,身子微微倾斜,与海底成四十五度角。这时一条长长的触手伸到了角落周围,通过触手敏锐的尖端,一下子就把小青鲈给缠住了。小青鲈竭尽全力挣扎着,想要逃脱触手的束缚,但是触手上的吸盘牢牢地吸附在鱼鳞、鱼鳍以及鳃盖上面,接着触手将其迅速地拽入等候已久的口中,然后那形如鹦鹉喙一般的吻部残忍地将其撕得四分五裂。
那天晚上,这条伺机而动的章鱼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捕获了好多游荡于此粗心大意的鱼儿和螃蟹,同时它也会游到沉船之外的水域捕食从远处经过的鱼类。然后,它会通过抽吸自己松弛的囊状身体进行移动,依靠从虹吸管中喷射出水柱来向前行进。因为它那错综缠绕的触手和抓力强劲的吸盘几乎很少失手错过猎物,渐渐地,它身体里那抓心挠肺的饥饿感也慢慢地得到了缓解。
当玛丽B号船头下方的海藻随着转向的潮水稀里糊涂地左摇右摆时,一只大龙虾便从它海藻丛中的藏身之地钻了出来,朝着海岸的方向前行而去。在陆地上,龙虾那笨重的身体重达三十磅,但是在海底,由于水的浮力支撑,它可以踮起四对纤细的足尖,灵活自如地移动。龙虾长着可以压碎东西的大爪子,或者称之为螯。螯爪一般伸在身体前方,随时准备抓捕猎物或者攻击天敌。
这只龙虾沿着沉船往上移动,然后停下来准备捕食一只爬在层层藤壶上面的海星,沉船的船尾满满地覆盖着藤壶壳,白白的一大片。龙虾用前爪上的螯将翻滚扭动着的海星送入自己口中,然后其他的多节附肢急忙行动,将海星那满身是刺的身体塞入颌中咀嚼。
吃了海星的一部分之后,大龙虾就把它吐出来扔给食腐蟹了,然后在沙地上继续前行。有一次,它停下来开始挖蛤蜊,把沙土翻来倒去,忙得不可开交。一直以来,它那又长又敏感的触须不停地在水中挥来舞去,搜寻食物的气息。找了半天却并没有发现蛤蜊,大龙虾就爬到了阴影之中,准备进行暗夜觅食。
*昏到来之前,一条年轻的海鳟发现了生活在沉船中的第三种大型捕猎性生物。它就是
当年轻的海鳟碰到